李斯的"效鼠"与秦朝的兴亡(1)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8:11:36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如果说有人以雄鹰、海燕、鸿鹄、藏龙、卧虎为奋斗志向,有人以千里马、老黄牛、鲤鱼、蜜蜂为立世榜样,甚至有人以狼、獒、猫等等为人生楷模者,均不足为怪。但说有人以“老鼠”为奋斗榜样,恐怕你会愕然而哂之。但事实上不仅有,而且是个历史名人。此人就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早在陈胜辍耕陇上叹息“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前,李斯就以“仓中鼠”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奋斗,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是老鼠毕竟是老鼠,其贪婪,却又胆小、怯懦的本性早已决定其难得善终。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一开始就记录李斯少年为郡小吏时,观察到两种不同环境的老鼠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命运,而对他刺激相当深刻。其传云:“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如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在他的眼里,房舍厕所与大粮仓中的老鼠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房舍厕所的老鼠吃的是不干净的食物,还要常常在人、狗追赶下,惊恐万分地四处逃窜;而粮仓中的老鼠则是另外一个世界,不仅有高屋大房、有永远吃不完的粮食,而且不用担心人和狗的惊扰。李斯从此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哲学:贤人与小人其实就像老鼠一样,就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达官贵人与平民奴隶的本质区别就是所处的地位不同罢了。由此,使他产生了“以鼠为志”,强烈地想爬上上层社会而成为一只“仓中鼠”的志向和个性心态。 在现实面前,李斯心中明白,作为郡小吏的他要成为一只“高贵”的“仓中鼠”绝非易事,必须靠一番努力奋斗才成。于是,他“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需要,有选择性地去只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以期用此术实现他的人生目标。李斯在楚国随荀子学成“帝王之术”后,看到在楚国难以发挥作用,其余六国也都势力衰弱,不足以施展“帝王之术”建功立业来实现愿望,于是便前往秦国。其时,秦国势力日益强劲,已经大有“横扫六合,并吞天下”之势,显然是他施展“帝王之术”的最佳之地。 李斯到达秦国时,正值秦庄襄王死去、秦王嬴政即位之始。此时,嬴政年仅十余岁,大权落在相国吕不韦手中。李斯审时度势,选择权倾朝野的吕不韦作为进身之阶,做了吕氏的门客。不久,他的才干便得到吕不韦的欣赏,被任命为郎。后来又很快得到游说秦王嬴政的机会,同样得到赏识和提拔,被拜为长史,不久又晋升为客卿。至此,李斯由舍人、到郎、到长史、到客卿,仕途坦畅,十分顺利地成为了一只衣食无愁且舒适安全的粮仓中的“老鼠”。 然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李斯为自己的前途踌躇满志之时,秦国出现了逐客风波。由韩国派出色的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为之修建水渠,企图消耗秦国的人力与物力,使之无力进攻关东六国,特别是与之相邻的韩国。不幸事泄,秦宗室大臣借机大肆攻击诸侯六国入秦任职的客卿及官吏,秦国下了“逐客令”。出身楚国的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想到“食不洁”的“厕中鼠”与“食积粟”的“仓中鼠”两种不同地位、两种不生活的情况,令他不寒而栗,但大势所趋,他也无回天之力。于是,他悲愤地写下了《谏秦王逐客书》后,满怀失望和沮丧地离开了秦都咸阳。也许是秦王嬴政“投鼠忌器”,担心逐客风波导致大批人才流失而为别国所用,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敌人;也许是由于李斯的上书感情真切、言辞犀利、富于思辩,打动了秦王嬴政。秦王立即撤除逐客之令,并派人将已经到达骊邑的李斯追回,让他官复原职。此后对李斯言听计从,拜为廷尉,让其掌管秦国政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