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关系(1)

周人入主中原后,《左传》昭九年记周景王之言曰:“我自夏以后稷、歧,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商,奄(山东曲阜),吾东土也。濮、楚,吾南土也。燕、蓟,吾北土也。”
    这里所说的,东土是夏商时期的中原,北土是商增于夏的境域,西土是周人的老家,惟有南土是新开辟的。然而南土濮、楚周亦不能有,这句话只表示其声威所及之远而已。实际上,周的南境不过到河南省的南部。
    因为这样,所以孟子提到三代,只说:“夏,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
    孔子和老子是周朝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关于周“礼”(即周代社会制度)的态度是他们哲学的核心。因此,正确了解周代的社会性质,对理解他们的哲学至关重要。
    周,姬姓。出于黄帝族集团,周人自称:“我姬姓出自天黾(黄帝族轩辕氏)”其始祖后稷,是舜禹时农官,“及夏之衰,我先祖自窜于戎狄之间。”周始祖后稷之母出自炎帝族姜姓有邰氏部落,与黄帝族姬姓周人世为婚姻(国语·周语)。
    周族推翻商朝后,其政治体制仍保留着部落联盟制的基本特征。(关于我国古代不存在奴隶社会的原因,本站在《炎黄》部分已有详细讨论)。由于周朝疆域的扩大,为巩固和加强统治,周朝实行亲族大分封,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我们说“过渡”,是指周朝的社会性质还不是封建社会,因为周朝政治仍是以氏族和血缘为基础,而非象秦朝那样以行政区划(即郡县)为基础。周朝社会性质是古代部落联盟制发展的后期。与这种社会阶段相适应,周朝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所谓“礼”,是指周公旦制定和推行的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其他庶子被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礼”的基本特征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孔子生活的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鲁国在春秋时期不但是东方各国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旧周王朝管辖各国的文化中心。公元前540年晋国韩宣子到鲁国访问,看到鲁国丰富的文化典籍,惊叹到:“周礼尽在鲁矣。”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他的始祖是第27代商王帝乙。帝乙姓子。后人在祭祀帝乙时,把子、乙合写,于是就产生了孔姓。商朝灭亡后,孔子祖先被周朝聚迁至宋国(河南商丘)。后因宋国一次政乱,孔子先祖逃到鲁国。孔子父亲做过鲁国小官。孔子幼年丧父,过了一段贫困生活,孔子中年在鲁国做过三个月的司寇。中年以后,他以全部精力从事教育工作,并研究、整理古典文化,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孔子在不做官期间,他的生活主要靠学费收入和“儒”的职业收入来维持。“儒”在当时是给富贵人家相礼的一批人。照孔子的描述是:“出则时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
    孔子和和当时只会办丧事混饭吃的“儒”不同。因为他不仅通晓养生送死的仪节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关心政治,有一套哲学理论。孔子这一派的儒者,人才多、势力大,后来“儒家”就成了孔子这一派的专名。
    从儒家思想的来源看,“儒”这一批知识分子是从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一批人。他们的思想意识、所受的教养、生活作风和古代贵族(最初是氏族首领)有很深的联系。从孔子本人所处的历史条件和他本人的言论看,孔子完全站在维护周礼的立场上,认为文王、周公是最杰出的“天子”。尤其是周公制定的周礼,其基本原则是不能改变的。
    但是,在孔子时代,周天子已经失去控制全国的权利,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周天子已经成了无足轻重的名义上的领袖。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孔子看到,“礼崩乐坏”主要是统治阶级内部互相争斗引起的,因此,孔子提出“仁”的概念——“仁者爱人”。
    孔子“仁”的思想是对周礼的概括,其本质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但是,“仁”的意义不仅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也适合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的的调整。“仁”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在社会关系中,逐步加深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孔子哲学能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精神指导,主要在其“仁”的学说的普适性。(下文《孔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将对“仁”进行详细讨论)
    《论语》记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利”是阶级问题,不是语言能解决的。但是,孔子认为“利”(穷富)和王朝更迭一样,是“命”决定的。很多人认为,孔子肯定“命”是唯心主义,实际正好相反。孔子说的“命”,是对客观现实接受和承认——对个人来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但无论什么人,坚持“仁”的道德标准都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仁”呢?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所说的“礼”就是周礼,不是别的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