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新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从总体上并没有完全达到时代与当代中国实践所要求的水平。当前,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焕发出生机,就必须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哲学视域上,应从偏重“书本公式”走向相对注重“生活公式”,即要注重感性的实践生活。所谓“书本公式”的哲学,指的是只注重研究书本和文本中的哲学问题,而对当代中国实践与现实发展中的问题无动于衷;是以书本理论裁决现实生活,而不是着眼于新的实践发展;是用在书本中找到的理论联系代替现实本身的内在联系。研究书本和文本中的哲学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只是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一切有用的哲学资源与哲学思维方式,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感性的实践生活与现实人的生活世界,研究当代中国实践与现实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以带动和促进我们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从哲学功能上,应由偏重“注解论证”走向相对注重“前导理念”的哲学。哲学更需要从对“时代精神”的反思与批判中,提升出核心理念、思想,并转化为哲学思维方式,即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具有前导性的核心理念、思想与思维方式,以引领人们的现实活动。实际上,在西方,哲学革命往往成为政治革命的前导:18世纪法国的哲学成为法国政治革命的前导;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作了德国政治崩溃的前导;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导。
    从哲学的使命上,应由偏重“自言自语”走向相对“为时立言”。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应仅仅看作是个人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活动,而不去关心我们这个时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饭碗,而丧失为时代立言的使命;不应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看作是纯粹学院里的孤芳自赏的一种活动,而对这个时代丧失理解、批判、超越、建设和引导的能力。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在对现存世界的批判、超越中发现、建立新的世界,必须对这个时代作出符合当代水平的哲学阐明。
    从哲学的发展方向上,应由偏重“词句革命”走向相对关注“中国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哲学蕴涵在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中,哲学发端于对问题的疑惑与疑问中,而这种困惑、疑惑都是发源于对时代、实践和现实中人的生存处境的困惑、疑惑。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日益增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具有“问题意识”,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此,必须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准确判断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科学判定我们必须关注的“中国问题”,真正深入揭示并分析产生中国问题的“世俗基础”。
    (韩庆祥 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