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茶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43 新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天下第二泉 天下第二泉之上有台高筑,高台之上有陆子祠存焉。天下第二泉是茶圣陆羽品评命名的,在这里建一座陆子祠纪念他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那二泉亦名陆子泉。陆羽曾品评天下宜茶之水20种,说是“惠山石泉第二”,这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泉”和“第三泉”之类都有几种“版本”,唯独“第二泉”只此一处,所以千余年来,“天下第二泉”的名声最大。 陆茶圣一句话,引无数文人雅士竞折腰,被称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石泉遂成中国一大茶文化胜地。烹茶的水好,周围一带又是出好茶的地方,有太湖碧螺春、阳羡雪芽,后世又有无锡毫茶、太湖翠竹和太湖灵雾茶等等,这江南吴地又是个盛产骚人墨客的所在,再加上唐宋以来,江南的太平年景居多,有了喝茶的环境和心境,喝茶就喝出了文化。 就在陆茶圣去世的那年——唐元和元年(公元804年),吟咏“锄禾日当午”的诗人李绅对二泉也作了评价,“乃人间灵液”、“茶得此水,尽皆芳味也”。当时的宰相李德裕也对二泉情有独钟,他嗜饮二泉水,檄令驿站专门递运,史称“水递”。皮日休曾作诗讽刺道:“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李德裕爱二泉似比杨妃爱荔枝要风雅,其实奢靡是一样的,不过,二泉的身价因此提高了一大截。 二泉茶事真正的黄金时期在宋朝。文化名人纷至沓来,以品茶二泉为雅、为荣,梅尧臣、王禹偁、苏东坡、秦少游、蔡襄、黄庭坚、杨万里等都来过,尤其是苏东坡,两度在此留连忘返,陶醉于泉石之间,在宋熙宁七年(公元1045年)初夏时节写下了一首七律: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诗中的颔联,被评价为迄今所有吟咏二泉的诗词中最美妙的句子。句内的“小团月”指当时皇上所赐御用贡茶“龙凤团茶”之小规格者。那是一种用茶叶压制成的茶饼,是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发明的,欧阳修《归田录》云“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惟南郊至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金花贴于其上”。东坡先生用这样极难得到的“小团”龙凤茶来试第二泉,足见他对二泉水的青睐。 苏东坡们品茶二泉是文人茶,其后以风雅自命的宋徽宗赵佶用二泉烹了宫廷茶。赵佶在他亲制的《大观茶论》中说,宜茶之水“惠山为上”。他在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四月初八于后苑太清楼以二泉水烹茶招待以蔡京为首的高级臣僚,二年后又将二泉水列为贡品,“月进百坛”。受赵佶的影响,宋高宗赵构即使在仓皇南渡时也没忘了到二泉煮茶品茗,并因此建亭护泉。这座二泉亭被列为中国名亭之一,亭中的“天下第二泉”石匾系宋宗室、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所题。 元代,二泉没有什么关于茶事的记载,由于战乱和异族酷政,江南人连喝茶的兴趣也没有了。到了明洪武年间,惠山寺的高僧性海修复了惠山寺,还别出心裁,用竹茶炉燃松枝烹二泉为茶,画家王绂、学士王达等参与其事,一时名流唱和、传为盛事,绘《竹炉画卷》以为镇寺之宝。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清明节,江南才子文征明邀友人游览惠山,泉亭优游,童子煮茶,兴之所至,乃作《惠山茶会图》。此画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1997年被印成邮票发行。 “竹炉煮茶”给二泉的茶事再添一番风雅,清高宗乾隆南巡至惠山,在泉畔的“竹炉山房”“竹炉煮茶”,品茶后“有风生两腋之致”、“俄顷骨已仙”,油然吟道:“此日真成四美具(茶美、泉美、茶具美、环境美)。”乾隆带回了两只竹炉,至今尚有一只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他还在玉泉山“静明园”等处修造了“竹炉山房”,然而少了二泉水,还有二泉周围的环境,当时的情景终不可得也。 二泉周围的环境使得二泉茶事得天独厚。那是一座园林结构的庭院,背倚惠山,真山和假山浑然一体,山道和花径、走廊相互衔接,二泉泉眼错落有致,更有泉亭北侧粉墙上镶嵌的书有“天下第二泉”擘窠大字的刻石为之点睛。那是清雍正年间著名书法家王澍所书,丰神遒劲,令人叹为观止。 茶人走了乐人来,饮了二泉水的瞎子阿炳没有竹炉烹茶的风雅,却奏出了被誉为“东方命运交响曲”的《二泉映月》。阿炳没有资格坐在二泉旁与名流们一起煮茶品茗,可他的名曲却成了后人在二泉品茗时最深沉的背景音乐。呷一口二泉茶,听着《二泉映月》回肠荡气的不朽旋律,你或许能悟得几分人生真谛。 (吴翼民)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三贤茶的故事
- 下一篇:"茶圣"陆羽煎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