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中医 > 中医知识 > 中医书籍 >

《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里面究竟有无养生秘方?(2)

被“百搭”的《黄帝内经》 
    “名医名家们”怎样借《黄帝内经》上位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很多养生保健类书籍几乎无一列外地引用了《黄帝内经》的观点或者原文。这是为什么呢?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追本溯源”,因为《黄帝内经》的确称得上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还没有发生,但是你可以去预防,这是很高明的保健措施。但是如果利用“治未病”的理论大肆宣传所谓的一劳永逸的保健养生法那就非常遗憾了!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所以,和什么医学保健理论都能搭得上边,而且言简意赅,但又寓意深刻,似乎怎么解释都能自圆其说,中医无所指,也无所不指,正因为如此,也很容易被一些伪学者们利用,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总之是把读者、观众绕晕了,顺着大家养生、保健特别是祛病的速成心理加以灌输,很多缺乏中医和中国哲学常识的人就很容易深信不疑。 
    现代人为什么喜欢《黄帝内经》?王旭东说,原因在于几千年来中医医学在基础理论方面并没有突破,古代中医和现代科学不一样,《黄帝内经》在细节上不重视,用哲学的观点来诠释医学,比如说“阴阳调和”,这句话如果直接用到临床医学上就会显得玄而又玄,不得其所。 
    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思维,这其中可发挥的空间很大,恰恰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来填补。中医生存的重要因素来源于临床效果,也正因为中医的“玄虚”,让一般老百姓觉得深奥、晦涩。这正好让人钻空子,一些没有临床经验的“名医名家”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和对中医的一知半解来忽悠人,形成如今养生书籍都靠《黄帝内经》来撑场面。比如曲黎敏的著作中,她的观点认为孩子在1岁之前不能走路,什么原因呢?原来《黄帝内经》中说,一年有24个节气,人的腿上有24根骨头,对应着24个节气,一年过去了,骨头才能长好,方可走路。这不是非常荒唐的观点吗? 
    靠某一种食物单打独斗背离中医宗旨 
    从泥鳅到绿豆,从白萝卜到固元膏,如今流行的养生食物在中医专家的眼里都只是一笑而过。 
    陈四清说,这些说法猛一听很有道理,但是根本经不起推敲。中医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思维,不是只看一点,如果有人说就吃某一个东西就把什么病吃好,这肯定是骗子,这不符合中医原理。中医看病要辨体,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不同的。有了病不是靠饮食就能治好的,甚至靠药完全能治好的也不对。这都不符合中医的整体思维。《黄帝内经》里讲得很清楚,要想养生至少要从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养生光靠食物怎么可能呢?这么说肯定不符合中医原理。 
    陈四清说,比如说当归,大家都知道它有养血补血的作用,但不是只吃了当归就能达到不贫血的目的。临床上不可能是哪一味中药可以治病,中医讲究的方剂,是“组合拳”。 
    现代中医院校学生难以学到中医精髓 
    《黄帝内经》固然经典,但毕竟存在于2000多年前,文字出入多,语言晦涩难懂,这其中的糟粕也多。因此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黄帝内经》由原先的必修课变为如今的选修课。 
    陈四清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他念大学的时候,《黄帝内经》作为必修课,要上一个学期,120个课时。这门功课也是学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门课,古文本身就十分难懂,医学的古汉语就更加难懂,和现代人的生活相差太远,这其中的意境很难把握。因此在学这门功课之前,老师们都会先要求学生背熟,到了临床看病才能领悟,逐渐加深对《黄帝内经》这本中医经典的理解。 
    王旭东表示,如今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现代科学的思维,而中医讲究的辩证和西方的“分子原子”学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现代大学生到了大学再重新学习中医,再研读《黄帝内经》这些书的时候根本无法转换思维方式,学不到其精髓。 
    古人养生是个“系统工程” 
    古人真正的养生术是什么?陈四清说,古人养生是一个系统的方法,而并非现代书上东讲一点西扯一点,毫无体系。归纳起来要做到四点。 
    1.情志调摄养生法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起居有常养生法 
    人是自然的组成成分之一,要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必须使自己的生活起居适应天时、地理变化的客观规律而变化,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中医将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谓之生活起居养生法,又称起居调摄法。 
    3.运动养生法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的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有太极拳、太级剑等。然而,无论哪种方法用来养生,都讲究调息、意守、动形,都以通畅气血经络、活动筋骨达到调和脏腑的目的。 
    4.饮食养生法 
    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治则,《神农本草经》记载有50种左右的药用食物,《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内容也很丰富,其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食疗处方。 
    中医认为,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汉书·郦食其传》所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这个意思。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饮食养生法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璞 朱群 刘峻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