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不仅是“鬼节” 体现“由亲亲到博爱”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57 华西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 七 月半,鬼乱窜”似乎总给人一种感觉: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封建迷信”的一种风行。事实的确如此吗?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与民俗专家袁廷栋告诉本报记者,“鬼节”其实是对中元节祭拜超度孤魂野鬼这一方面内容的称呼,并不能概括这个节日的全部含义;中元节的意义和内涵,要更为广阔。中元节为啥在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的“元”,是元素,古时的中国人认为构成宇宙的三种元素为天、地、水。道教的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也就是相应祭拜天官玉帝、地官阎王和水官龙王。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传说地官阎王要升天,所以群众们要烧纸钱,火烛,超度入地狱的先人,祈求其能升天成仙。 谭继和介绍说,成都人过中元节的习俗,从汉代就有了。中元节的时间,农历七月十五,是如何被确立下来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究。谭继和说,而要解释这一点,还是得回到三元节的“元”字内涵上来。 元,除了指元素,也有团圆的意思,中国人形容美好意愿的时候,喜欢用“元”来形容,而“三元”时间的确立,更重要的是和古代国人的宇宙观有关。我们都知道,农历用天干地支纪年,六十甲子一轮回,而这一轮回的六十年,就叫“一元”,三元,就是三个甲子,总共一百八十年。而二九一十八,所以这三个甲子逢两个九,在古人的哲学思维里,“九”是极阳之数,而“三元逢二九”,刚好是各个元素圆满的一个完整周期,在古人看来,是谓“圆满”。每个月的月圆之日,也被称为“元日”,一年的十二个元日里,如何确定这三个元日,就与“三元逢二九”的思路有关:上元节在正月十五,中元节在七月十五,下元节在十月十五,正月为一月,一、七和十相加,等于十八,也就是二九。 中元节不仅仅是“鬼节” 说起中元节,很多人都会想起它的另一个民间称呼“鬼节”,并以其烧香烛纸钱的习俗是封建迷信的表现,对此,袁廷栋和谭继和都认为,此种观点并没有理解到中元节的文化内涵。谭继和解读说:“中元节是体现‘由亲亲到博爱’这一《孝经》精神最鲜明的民俗节日。”袁廷栋也说得直接:“如果说封建迷信,所有的祭拜都有封建迷信,关键还是要看这个节日的精神追求。” 所谓由亲亲到博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中元节祭拜祖先是祭拜自己的祖先,上演的《目连救母》,本质上是一出孝子戏,母亲即使有罪过,下地狱是偿还自己的罪孽,儿子也要不避母亲,想尽方式使母亲脱离苦难,也是在宣扬“孝”,这可以被称为“亲亲”。 何为“博爱”,中元节有祭拜孤魂野鬼,超度亡灵的内容。袁廷栋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慈善,是给阴间做慈善,期望自己逝去的祖先能在另一个世界平安生活不被打搅。谭继和也提到,因为中元节有超度孤魂野鬼的习俗,所以这个节日也就演变为敬孤节。 或许由于中元节的民俗形式简单,加之一代代传承时普通人并不会关心一个节日的文化含义,所以才造成了民间普通人认为“中元节=鬼节”的误读。华 西 都市 报 记者 王茜制图司婉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盘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15)
- 下一篇:盘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