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二十四节气-大雪:“进补”好时节


    2017年12月7日,农历十月二十,我们迎来今年的大雪,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节气的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每个节气都有15天,3个5天,分别为一,二,三候。
    
    大雪一候:鹃鸥不鸣。因为天气寒冷,寒声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识交。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它们也感到阳光气息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在民间,有句话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前后,老百姓开始做各种酱货了。这个时候,天气干燥,阳光灿烂,正是做各种酱货的好时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偶尔下一会儿小雨,基本都是干燥晴朗的天气,实在是非常适合大家动手做酱货,酱鸭、酱肉、香肠、鱼干做起来。
    
    关于腌腊肉,有这样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因此,在“年”出来前,就必须储备很多食物。肉、鱼、鸡、鸭等肉食品无法久存,南京人就想出了把这些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而对于新鲜的菜,人们就用风干的办法。
    
    俗语有“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之说,这里的“大雪兆丰年”,是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堆雪人、滑雪及滚雪球,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
    
    大雪养生
    “冬天羊肉劲补,可以上山打虎。”老南京大雪进补最爱羊肉。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典籍原文
    《大雪》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鹖鴠不鸣。《禽经》曰:鹖,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鹖。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余录》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
    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
    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成、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