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花朝节起源众说纷纭:有起源于春秋、唐代等说法

“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上周三,随着花朝节的开始,今年已进入暮春三月。以后每年这个时候,杭州都会举办花朝节,为期大约一个月。第一届花朝节是从2011年开始的。这个沉寂已久的传统佳节,其重要性曾与元宵节、中秋节相抗衡。自唐至今,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乃至被人遗忘的过程。记者 甘居鹏 
    花朝与月夕
    杭州人喜花由来已久,似乎不曾忘记这个节日。
    2008年,西湖区西城广场中央,一座近10米高的“花神”雕塑拔地而起,欲再现宋代花朝节的繁华景象,令人恍如穿越。此后两三年间,湖南沅陵、广州黄埔、佛山三水也都恢复了已消失上百年的花朝节。
    到了2011年,杭州也恢复了花朝节,地点就定在明清时期花朝节庆非常繁盛的西溪地区。无论是花车巡游、西溪花卉、西溪庙会等传统民俗,还是融入现代休闲方式的花朝行为艺术表演、情定西溪,都让人印象深刻。
    低碳、环保、循环,是今年花朝节的原则,众多的活动将生态、文化、民俗、亲子游结合在一起,这跟旧时花朝节一脉相承。
    花朝是古老的节日。由于史料缺乏,它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有人据《陶朱公书》中提到“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就认为花朝节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这种说法不被主流认可。人们更愿意相信,花朝源于唐代。
    《旧唐书·罗弘信传附罗威传》载:“每花朝月夕,(威)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时候的“花朝”已经成为一个节日。曾在杭州任职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晚唐李商隐在《梓州罢吟寄同舍》也有“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的句子。即便唐诗中明确出现了“花朝”一词,但也不能判定花朝节起源于此,因为“花朝”的意思是百花盛开的春晨,常与“月夕”相对,共称良辰美景。
    花朝节的另一起源之说,是与自然崇拜和中国人传统的爱花情结有关。
    花神之说由来已久。《花木录》说:“魏夫人李弟子善种,号花姑。”《月令广义·岁令一》中的花神叫“女夷”,是“主春夏长养之神”。许多地区以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为花朝,正是源于花神崇拜。
    唐代,至少在晚唐,文人雅士对花卉的喜爱和品鉴,以及花神崇拜、护花超过了以往。公元789年,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后来的花朝节的习俗如劝农、祭神祈丰、挑菜都延续了中和节。
    杭人爱花传统
    这一时期,杭城花事难觅其踪。但吴越国始,至南宋成为都城,花事颇为人所重视,就连一代武人钱镠也文质彬彬对夫人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杭州六和塔区是吴越国的南果园,种了大量牡丹,花朝节期间,这里更是游人如织。到了南宋,临安花事更盛。《群芳谱》说:“临安西马塍园子,每岁重阳,谓之斗花,各出奇者有八十余种。”
    爱花的人多,所以杭州的种花历史也很久远。从宫廷到士大夫,再到平民,整个城市对花木的大量需求,便催生了专门营销花木的“花市”。马塍,即今天浙大西溪校区一带,是杭城花木的集散地和生产地。马塍地区土地肥沃,居民世代从事花卉业,苗圃、花圃比比皆是,“皆植径松异桧,四时奇花,彩巧窠儿(盆景),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状,每日市于都城。”
    至于当时杭州市民喜欢的花,民谚是这样唱的:“春赏牡丹夏观荷,秋有金桂凤尾菊。待到寒冬看腊梅,一年四季花不绝。”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说:“杭城风俗,二月十五为花朝节。杭人有四时赏花的习俗……有花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数百年来,风俗相沿不改。
    花朝节这天,一大清早,杭人就会群集上天竺观音会去买花,买花者以妇人为多,嫩红娇紫,簪花助妆,也有文人雅士,买花去插瓶盆,案头清供,添人诗思。而卖花郎则挑着满筐满篮的各色鲜花沿街叫卖,叫卖声清脆绵软,节奏宛如唱歌一般。
    这正如本塘词人乔梦符所写的:“侵晓园丁叫道,娇红嫩紫。巧工夫、攒枝饱蕊,行歌伫立,洒洗妆新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