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明清端午节俗:北方避毒与游赏 南方避瘟与竞渡(1)

编者按: 
    端午节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如今,端午节时的挂菖蒲、悬艾叶、吃粽子、竞龙舟等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着。您参与其中了吗?今年的端午节,您在感受着浓烈气氛的同时,有没有忆人,忆事,忆故乡呢?
    演讲人:萧放
    简 介:民俗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客座教授、辅仁大学客座教授。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作有《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等。 
    阅读提示:
    ■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这是宫中的端午。
    ■江南苏州、扬州、杭州等地作为吴越的故地,沿袭了端午竞渡的传统,不过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游乐。重点展示舟船的华丽、水面的嬉闹等。
    ■节俗中伦理社会关系有所强化。人们更多地将节日视为社交节日,相互往来拜节,馈赠礼物。即使是寺院道观也只是跟平常往来的施主、信众进行神符的馈赠。
    端午节,在五月五日,又称“女儿节”、“天中节”,是明清时期三大节之一。明清时的端午节跟前代比较起来,传承古代节俗较多,但也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变化,比如对家庭女性的重视,出现了“女儿节”的新称谓,这是宋元时期很少见到的。还有世俗宗教在节日中的影响也明显增强,明清的端午在社会民俗生活中的调节与服务意义明显,端午在传统节日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