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寒食清明节: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1)


    
    清明时节
    寒食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节日。还如央视《东周列国·春秋篇》所播映的: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唐会要》载唐代宗李豫于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宋·周密《癸辛杂识》: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矣。这就是寒食清明节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一年三月清明,偶读2006年4月3日《三晋都市报》A20版《寒食·介山辨》一文,【下称《辨》文】,其论不能自圆其说,谨讨论如下:
    首先关于寒食禁火之俗。史料《左传》、《国语》、《史记》,记载了介之推隐于绵上(绵山上)。至于介之推的死,在与《左传》同时代的晋《史乘》就载有: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山宜出,及焚山遂不出而焚死;在距介之推生活年代不远的庄周之《庄子·盗跖》篇也有“介之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的记述;另外,楚大夫屈原《九章·惜往日》有:“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之句;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鹤鸣》有“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焦何为抱木而泣,子推何为登山而燔”之句;正如《辨》文所述,汉刘向《新序》所引用晋《史乘》内容,资料都证述了子推被焚死的事实。由此可见,禁火寒食与焚山的必然关联。至于介之推抱木而燔的时间,仅仅因为《琴操》、《周举传》、《明罚令》在时间上不统一,就断言“可见寒食因介之推焚死介山说之不可信”,以一点而否定全盘,较失之偏颇。因古代历法的变迁,有的以冬至为一年的开始,故有三月、五月之差异,也情在理中。《辨》文口口声声讲究“史实”,请问“介之推并不死于这个季节”,那么依《辨》文之见,子推死于何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