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1)


    
    彝族葫芦笙舞
    民俗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普遍的人类文化行为。世界范围内,民俗节日蔚然大观,精彩纷呈,可谓无国不节、无族不节、无日不节。中国民族众多、文明灿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民俗节日,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是“一年当中的种种传承线路形成的固定的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民俗节日它实质上是某一民俗群体以某一社会主题为内容,在特定时间举行的、以民俗群体成员为主要对象的民族文化传播活动。本文把民族民俗节日视作一个文化传播文本,从传播学的视角考察民族民俗节日中的传播媒介及其特性,期许有助于把握民俗节日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的规律。 
    1民族文化传播视野中的媒介观 
    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观认为媒介指的是使信息在空间上移动、在时间上得以保存的载体。它由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三个合要素构成,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这其中,符号是最为重要的要素。表征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只有被我们用符号序列表达出来,才能成为被传播的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传播行为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将信息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是对符号序列进行解读。而不论是信息的表达还是信息的接受,都离不开符号系统。符号就是人类用以表达和解释意义的信息的形式。 
    对于符号的认识和界定,学者们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第一种看法将符号看作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认为符号兼具意义和形式两个要素。此种观点着眼于符号的内部构成,将符号看作意义和形式的合成物,有助于人们把握符号的内在特点,并有利于符号意义的分析;第二种观点将符号看作意义的外在形式,认为符号只是所指物的一个代表。此种观点将符号系统看作一种形式系统,强调符号的指示作用,主要强调符号的外部功能,有助于把符号和其他非符号实体区分开来,对符号的划界很有帮助。第三种看法是符号学先驱皮尔士对符号学所作的阐释。皮尔士对符号的定义是:“一个符号或者说象征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他把符号分为三个构成要素:代表事物的对象,符号的指示对象和对符号的解释。 
    笔者认为,作为民族文化符号的符号应该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符号应该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体。第二,符号应该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第三,这种代表关系应该得到某一民族、群体、团体、社区的普遍承认,成为某一社会区域的既定习惯。一般而言,前两个条件已经是符号成立的充分条件,但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内,民族文化符号还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民族文化符号必须得到了特定民族群体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民族群体普遍使用的、特定指示对象的、表达某一民族文化意义的代表物。 
    2民俗节日文化传播媒介分析 
    2.1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音乐歌舞符号 
    群音乐歌舞是许多民俗节日中常见的内容,也是民俗节日民族文化信息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媒介。音乐歌舞符号群中的符号主要有乐器、歌曲唱词、舞蹈动作等。 
    民族乐器是民族艺术传播的主要的物体语言符号。对于有音乐歌舞的民俗节日,民族乐器是不可缺少的“道具”,也是民族艺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自己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乐器,如汉族的二胡、二弦、项呐、琵琶,彝族的葫芦笙,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瑶、侗族的芦笙等等。彝族的葫芦笙是“踏歌”、“打歌”和《葫芦笙舞》的主要伴奏乐器。聚居在金沙江畔的彝族人民,每逢春节拜年、迎送宾客、尝新米、举行开秧门仪式、喜庆婚嫁或男女恋爱等场合,都要吹奏葫芦笙,所奏的乐曲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迎亲调》、《送亲调》、《串姑娘调》、《过山调》、《放羊调》、《赶街调》、《过年调》、《摆饭调》等等。 
    民族歌曲唱词中包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大理白族“绕三灵”中演唱的大本曲是演唱长篇故事的曲子。据大理州文化局的统计,大本曲的传统曲目总数有148个,包括能见到本子的传统唱本82本,还有历史上曾经有过但已失传的唱本曲目66个。传统曲目的题材内容,一是移植改编自汉族地方戏曲故事,如《柳荫记》、《天仙配》、《铡美记》等。二是取材于白族自己的历史、生活及民间故事的创作。其中以《磨坊记》等为上乘之作。还有许多近年出现的表现新题材、新生活、新人物的创作曲目,如《翻身记》、《白毛女》、《望夫云》、《活雷锋》、《八十年代新苍洱》等。 
    民族舞蹈动作也是民族文化信息的重要符号。白族“绕三灵”中的白族舞蹈丰富多彩,主要为花柳曲舞、霸王鞭舞、金钱鼓舞和双飞燕舞四种。花柳曲舞是各村“绕三灵”队伍引导男女(巫现)唱花柳曲时所舞,有专门的舞步;霸王鞭舞是大理白族地区常见的一种集体舞蹈形式,人数少则十人以下,多则数十人,上百人。其舞步、队形变化多样,有“打四脚”、“二龙抢宝”、“五梅花”、“金鸡打架”等数十种,基本动作是“脚勾脚”、“心合心”、“背靠背”等,成为白族舞蹈最基本的舞蹈词汇,其实质是人类部落内不加区别的性交关系和群婚制原始遗风的遗存,是对男女交靖动作的象征和模拟。 
    2.2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物体语言符号群 
    传播学视野中的物体语言符号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体,如生产工具、衣服、饰物、家具等等,他们往往传递出使用者的某些信息,具有符号的意指作用。物体语言符号是民俗节日文化传播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媒介。作为民俗节日活动的主体—民众的服饰、使用的工具等等都会传达出特定民族文化信息,成为特定民族文化信息传播的媒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