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星亮:从传统端午节日看中国人的和谐理念(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09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二)端午与夏至分离。 阴阳历代替太阳历后,端午与夏至便开始分离。由于阴阳历设有闰月,每年的夏至日均不相同。如2000年的夏至日为五月二十日,2003年为五月二十三日,2006年为五月二十六日,2007年为五月初八日。大多数年份的夏至日都在五月中下旬,与端午日期相隔较远。 端午虽与夏至分离,但五月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的习俗仍被保留下来。民间的夏至节,通常共十五天,其中上时三天,二时五天,末时七天。即五月五日起,至五月二十日止。不少地区和民族定五月二十日为“分龙日”,举行祭祀活动。是日有雨,农民们喜称“分龙雨”,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征兆。 据上,在先秦时代十月太阳历,端午与夏至为同一。由此也可说明,中国的端午祭祀源流久远,可能在炎黄时代便已存在。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端午习俗都是起源于中国。 二、冬夏至祭祀习俗与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 端午节源于夏至,要回答为什么民间把端午节定为第二大传统节日,首先必须熟悉夏至这一节气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冬至和夏至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气。 夏至与冬至节气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已经出现。《夏小正》五月“时有养日”,即白昼最长的夏至日;十月“时有养夜”,即黑夜最长冬至日。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没有异议。 香囊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端午节佩戴的各式香囊 许多实行太阳历的民族,一般都以冬至作为新年的开始,而夏至则是夏天的新年。众所周知,圣诞节在冬至(12月22日)日的后三天,这说明古代欧洲以冬至日为过年的开始。古代的欧洲民族,在冬至和夏至都要举行篝火会,也就是举行祭祀太阳神的火祭。弗雷泽列举三点论据以予说明:首先,圣诞节原是“太阳诞生节……圣诞节的民间庆祝活动占突出的地位是圣诞柴(篝火——引者注),原是为了帮助在仲冬出生的太阳再点燃它似乎逐渐熄下去的火光”。其次,在“某些篝火节不仅在日期上表现有意摹仿太阳,在纪念的方式上也表现出有意募仿太阳。”第三,较早的时候,篝火节火种,“很可能是普遍地用摩擦两片木头取火的。有些地方至今在复活节和仲夏节还用这种办法取火,……而净火永远是用木头摩擦取火,有时用轮子旋转取火。”这种取火方式正如中国古籍中所说的冬至“钻燧取火”一样。 据史籍记述,在古代,冬至节曾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时期,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魏晋时期,冬至过节习俗如同春节。直至现在,许多地区还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过节习俗也可能是先秦时代以冬至为岁首的中国人过新年习俗的遗留。 (二)冬夏至祭祀习俗与阴阳对立结构。 冬至和夏至都是与太阳密切相关的节气,由于太阳与火在物质上相关联,因此,在早期,世界各民族均以火来祭祀。弗雷泽指出,欧洲“两个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篝火节的日期多少与夏至和冬至恰好一致,……这种时间的相符不可能纯粹是偶然的巧合。”弗雷泽在《金枝》“欧洲的篝火节”一章中列举大量事实来说明。 在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结构中,对立统一、对立转换的二元思维结构是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阴阳五行对立转换的思维结构。阴阳五行观念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被广泛地用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甚至成为规定人们行为的规范,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宗教、医学、伦理、军事、天文、历法等领域都发生了深远影响。冬至和夏至祭祀习俗也一样,受阴阳观念影响很大,与欧洲的祭祀习俗完全相反。一是祭祀地点和祭祀对象相反,冬至祀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泽;二是祭祀物相反,冬至钻燧改火,夏至则浚井改水。《后汉书·礼仪中》:“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改火云”。 根据以上史料,夏至与冬至祭祀习俗的结构关系分别为: 冬至—天神—圜丘—火—改火(更换新火); 夏至—地神—方丘—水—改水(更换新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开斋节——回族的“除夕”节
- 下一篇:秦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