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孕育国魂 从传统上讲春节要做近60件事(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37 人民政协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图片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演讲人:陈勤建 演讲人小传: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艺学、文艺民俗学博士生导师。 阅读索引 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没有文字或人规定我们这么做,但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与人俱来,与族相连,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烙上了群体性共识的印记。 民俗孕育了国魂,国魂就在民俗之中。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春节,是一个融入了无限回味和憧憬的特殊符号,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情感寄托。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民俗的集中体现,随着新春佳节的日益临近,年味儿也是越来越浓,本期讲坛就请两位学者谈谈民俗的话题。 从元旦开始,人们的手机和邮箱里就已是满满的祝福短信和邮件,而这些到了新春佳节更将以拜年的形式达到最高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平台给传统民俗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北京师范大学蒋原伦教授对网络化的民俗有全面的解读。 民俗早已深深融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肉里,是萦绕了千万年的民族气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意境优美的民间传说、叹为观止的奇工技巧,都是民俗的精华。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从生活和文化两方面解析民俗,并对民俗的意义有着深层剖析。 通常我们认为民俗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比如怎么过年、怎么做年糕等。其实这仅仅是民俗的一小部分,民俗的内容要广泛得多,而且同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年轻人看来,民俗就是过去的东西,这是种误解。民俗包括过去、现在,也包括将来,民俗不是古老的。 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什么是“相”,这是佛家的用语.佛家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比如:火是一种焰相,水是一种流相;什么是民俗,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一种传承性的生活的样子。没有文字或人规定我们这么做,但我们会不自觉地进行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民俗要数春节了,春节怎么过?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我们现在过年的年味很少,而外国人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很热闹?”其实我们的年味原来是很浓的。上世纪50年代,我七八岁时跟着外婆在过年前半个月就开始忙碌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歇下来,前后差不多1个月整天都有事情干。从传统的习俗讲,前后有近60项事情要做:大扫除、祭灶、祭祖等。没有任何文字规定我们一定要怎么做,而这就是一种程式化的风行的规范。 民俗不光集中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就拿住来说,我们在城市里感觉不出来,但假如去了农村,房子就会有一种特殊的样式。江南有厢房式的——一进去,方位都朝南,左右各一个厢房,为什么要这样?其中的道理就是我们说的风水:“左青龙,右白虎”,中间就是最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或者要避免房门朝北开?这就是一种生活相。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冬天寒风从西北过来,就被“白虎”给挡住了;春天东南风一刮,雨水多了,那么“青龙”也可以挡住。中间这个地方利用了天然的防寒防雨的空间,是最早的风水的理念,没有那么多的迷信,这并非人们胡思乱想得出的。古代没有空调,如何防寒,如何来保持适宜的温度呢?当然是要靠具体环境的选择。有人认为风水是迷信,当然风水在发展中确实增加了许多迷信的说法,但是我们把这点作为主流而把核心的部分丢掉了,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区。 民俗还包括生活的技艺。有个材料说考古学家发掘出秦剑,上面涂了一层铬,专家注意到这种涂铬的方式在西方也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究竟秦人是如何涂上去的,不得而知。越王勾践的宝剑,在地底下埋了两千多年,挖掘开始时发现这把剑已经弯了,但是考古人员一打开,又神奇般地直了。我们现在能模仿这把剑的样式,却达不到那时的工艺。 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发展就是依靠大量的生活的技艺——民俗来创造。可惜的是这些技艺我们没有从学科上加以整理。我们古人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认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尤其是文人,所以又把这些东西随意地扔掉了。这样一来,对我们国家的确是很大的损失。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民俗,千万不能停留在民俗就是风俗习惯这个狭隘的观念上。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西藏沐浴节:裸向秋水向天歌
- 下一篇:清朝皇帝过年 凌晨三时才能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