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大院里过重阳

重阳节受到历代人们的注重,其时民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出游赏景,登高望远,吃花糕、饮菊花酒、观菊花、插茱萸等。市井间一般到这天,沿街巷小贩到处叫卖着小枣切糕,还可见到一些手提贴有红纸蒲包的人去访亲问友,显然比往常增添了几分热闹。
    我们大院里住户多,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那时候大院邻里十分友好,彼此往来互通有无,处处充满了温馨与和睦。
    东屋的闫大爷常跑山货,每逢重阳时,总是毫不吝惜地给各家送去一碗大红枣。西屋的吴家种两亩旱地,也把自己打的黄米送给四邻。都住在郊区,核桃、杏仁用不着发愁。那时,几乎家家都会蒸发糕,而母亲做吃食更是一把高手。由于家里经营个小饭铺,经济条件较富足,重阳节之际,母亲提前就准备好各种材料,每次都要多做些花糕以送给亲朋好友。
    母亲不但手艺好,还变着法儿做出一些花样:有白面发酵后层层加果馅、豆沙的千层糕,有江米浸泡放入果料的切糕,还有用江米面、黄米面加红枣、瓜仁、青红丝蒸或烤制的多色花糕,很有特色,香甜松柔非常可口。有一次嘴馋,夹起一块刚出锅的花糕就咬,没料想竟把嘴烫了好几个小水泡。
    大院的重阳节还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日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金秋之际,天高气爽,更是人们出游的好时候,许多老北京市民多于此时登高望远。城内有五塔寺、北海、天宁寺、景山诸多景点可供人观赏游玩。不少市民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去爬八大处和香山。在观赏红叶之时,又可一览京郊名胜景观。
    旧京人喜于登上古城墙欣赏都市风貌,凑上几个人在城楼把酒临风,海阔天空叙谈情感更是美不堪言。我们那里登高远眺十分方便,附近翠微山、天泰山都是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门口的小青山更是近在咫尺。每逢重阳节之时,男女老少皆喜欢去登高望远。
    老北京人十分嗜好养鸟种花,许多人喜在房前屋后养殖些茉莉花、鸡冠花、石榴花。秋天正是菊花生长旺季,重阳之时各种菊竞相开放,多姿多态,深受喜欢。其中的龙爪菊、挠头菊姣美争艳,时时绽放出清香,沁人心脾。五颜六色的菊花吸引来众人观看,更把秋日的民居大院装点得优美斑斓。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去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大公园将举办菊花展,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最大。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重阳节登高吃糕是旧时北京人最时尚的一大民俗传统。因糕寓意深沉,到高处把酒临风,吃糕望远,情趣尤长,是节日里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乐事。
    这一天,院里的邻里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仅是自己吃花糕,还要将花糕供于佛堂、祠堂或馈赠亲友,以此来表示祝福和祈求长久吉祥。
    花糕的制作工艺也是越来越有所讲究,而糕的种类也不断增多,用料及品味同样不断翻新。有关花糕的制作各代均有记述。宋朝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到:“重阳节都人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之……”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