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天明朝十天 古代元宵节怎么放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00 星岛环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人现在感叹年节的民俗已经渐行渐远,变得越来越淡薄了,于是有人主张重要的传统节日应当立法成为公众假期。事实上,在这一点,古人倒是早就走在了前面的。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算起来共有三天假期;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使假期长达了五天之多;明朝最夸张,多达十天,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但是到了清朝,元宵节假期却缩短为四到五天。 古时对元宵节张灯有明文规定,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怎么放假的。宋朝的《铁围山丛谈》记载:“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都邑旧亦然。”这里规定了元宵节得三天张灯结彩,全民同乐。后来呢?一般的地方仍然热闹三天,京城或者大城市则可以热闹五天。有一种说法是,后来多出的这两天,是“吴越钱王来朝,进钱若干买”的;也有人说,那是因为干德五年(年)后蜀初平,正值正月,“太祖以年丰时平,使市民纵乐,诏开封增两夜”。 这几天怎么过的呢?《曲洧旧闻》描述了宋朝元宵节的盛况:“故族大家,宗藩戚里,宴赏往来,车马骈阗,五昼夜不止。”在这几天里,人们“每出必穷日,尽夜漏乃始还家,往往不及小憩,虽含酲溢疲思,亦不暇寐,皆相呼理残妆,而速客者已在门矣”。又因为平日里女人们很少出门,元宵节成为了她们难得的一次“放风”,因此格外要精心打扮一番,“首饰至此一新,髻鬓 插,如蛾、蝉、蜂、蝶、雪柳、玉梅、灯球,袅袅满头,其名件甚多”。 辛弃疾的一首《青玉案》将元宵节的流风余韵描述得十分传神:“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一度还是人们找情人的三天时光。 如果说张灯三日或五日,跟放假联系在一起还有点勉强,那么,明朝永乐年间关于元宵节放假就说得非常明确了,而且这个假期长得让人艳羡,计由十天之多。《万历野获编》载:“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十一日”,朱棣觉得自己“继位以来,务遵成法,如今风调雨顺,军民乐业”,乃下令“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着他闲暇休息,不奏事;有要紧的事,明白写了封进来”。对民间放灯,也极大地体现了宽松,“从他饮酒作乐快活,兵马司都不禁,夜巡不要搅扰生事”。永乐帝并且要以此“永为定例”。 到了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大致的意思又重申了一遍。同样,“诸司堂属,俱放假遨游,省署为空”。街上就更热闹了,“春如红锦堆中过,人似青罗帐里行”。百姓不知怎样,士大夫们是“呼朋命伎,彻夜歌呼,无人诃诘”;有权势的,则“先期重价,各占灯楼”,至于“尺寸之地,只容旋马,价亦不訾”。 《双槐岁钞》对此还有两处细节上的描述。其一曰户部尚书夏原吉陪着母亲去观灯,不知怎么给永乐皇帝知道了,“遣中官赉钞二百锭,即其家赐之,曰为贤母欢也”。其二曰永乐帝还要借此展示御制的应节诗词,由儒臣奉和,并当场评出等次,“览而悦之,赐以羊酒钞币”。1412年的元宵,陈敬宗得了第一,但这些作品不外是“皓月金门夜,和风玉殿春”、“愿歌鱼藻咏,长奉万年杯”之类的祥和句子。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到清朝的时候,元宵节同样热闹,京师有“前门灯市,琉璃厂灯市,正阳门摸钉,五龙亭看灯火,唱秧歌,跳老鲍,买粉团”;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更有意思的还在“十六夜”其时“女子出游,谓之走百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