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浙茶北进的背后


    浙茶,辉煌背后有隐忧
    作为我省大宗传统优势经济作物,绿茶,尤其是中高档绿茶在全国茶业界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曾有过辉煌历史的浙茶也面临着诸多隐忧。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省茶叶产量逐年提高,而其他省区的茶叶生产也不甘落后。江西、湖南、四川的绿茶生产已形成规模,在局部市场甚至占据绝对优势。云南的普洱、福建的乌龙,近年也在全国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来自国家农业部的资料显示,今年国内茶叶市场供过于求。
    今年1月,国家商标总局首次给出了茶叶行业仅有的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一个是福建安溪铁观音,另一个就是台湾人投资的福建天福茗茶。享有盛名的西湖龙井反而落空。
    出口阻力进一步增大。据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茶叶科科长罗列万分析,今年我省茶叶出口前景并不乐观。首先是采摘劳力短缺问题突出,各重点产区采茶成本平均上升25%以上。其次是欧盟、日本市场准入进一步严格,导致我省蒸青茶生产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三是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
    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众茶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北方市场。
    北进,针锋相对夺市场
    有很长一段时期,花茶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到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崛起,成为北方地区消费者的“新宠”。
    据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迪钧介绍,前几年一份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在茶文化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在北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花茶消费量以年均5%的速度递减,而绿茶以20%至30%的速度上升。”胡迪钧说,“过去北方地区以花茶为主,是因为北方的水质较差,需要用花的香味来掩盖水的味道。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南北消费习惯的融合,绿茶在北方照样很有销路。”
    绍兴“绿剑茶”的老总马亚平用“潜力股”来形容北方市场。“‘绿剑茶’2003年进入北方市场,销量逐年翻番,平均每半公斤能卖到150元以上。”现在,“绿剑茶”已经在北京、青岛、沈阳、哈尔滨开出专卖店,下一步是开茶楼。“国家对无公害、有机茶很重视,我们也很看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商机。占领北京市场,就具有了世界上的知名度。”
    去年,云南普洱茶马帮徒步进京,福建乌龙茶在人民大会堂开推介会,这些营销活动大大提高了这两种茶叶在北方的知名度。为了巩固浙江绿茶在北方的市场份额,此次浙江茶农包机进京,就颇有几分“针锋相对”的味道。
    文化是个好卖点
    国内茶叶市场已经进入“战国时代”。要保住我省茶叶老大的地位,仅靠一两次“包机”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全省有200余个茶叶品牌,丽水就有39个之多,遂昌一个县有16个,而西湖龙井也有9个牌子。胡迪钧认为,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品牌的散、乱、杂和市场呼唤茶叶大品牌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省在2004年举办了浙江十大名茶评比。同时加大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同类茶叶品牌,提高规模化程度,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优胜劣汰,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营销手段也进一步体现多样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省各地举办的茶事活动一年多于一年,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今年,我省从3月初开始,已有杭州、湖州、温州、宁波、丽水、绍兴等6个市主办了茶文化节。就在浙江茶农包机进京之前,杭州的名茶博览会和宁波的茶博会刚刚落幕。“浙江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北方人来说,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卖点。”温州一位经营乌牛早茶的茶商这样说。
    据马亚平介绍,为开拓北方市场,“绿剑茶”已经在北方各大城市开展了数次市场调查,针对北方人的饮茶习惯,“绿剑茶”在加工工艺上就“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其中两项技术,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