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高道潘茂名:与葛洪同为岭南道教先驱的济世良医


    文/牧之
    潘茂名于西晋年间诞生在高州浮山潘家村。他年青时云游四海,修炼道家丹鼎术;晚年隐居高州观山,潜心从事丹膏丸散的制作。他淡泊名利,不喜爵禄,朝廷三召而不至;他不贪财帛,施医赠药,惠及桑梓;碰到瘟疫肆虐,他扶危济困,治病救人,深受群众爱戴,被尊称为潘仙。
    
    潘茂名祖师,被尊为“潘仙”(资料图)
    据说他曾在山中偶遇一对老道士在下棋,他被老人精湛的棋艺所吸引,老人发现潘茂名是个可塑之才,就劝他修道,并授以长生久视之术。从此以后,潘茂名就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
    这一故事可见于明万历年间的《高州府志》:“晋永嘉中,有潘茂名者,入山遇道士弈棋,立观久之。道士曰:‘子亦识此否?’对曰:‘入犹蛇窦,出似雁行’。道士可其说。因语之曰:‘子顶骨贯生门,命轮齐日月,脑血未减,心影不偏,修炼则可轻举。’授予黄精不死之方,遂于东山炼丹而飞升。”
    潘茂名在习静修道过程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他在道教理论上造诣颇深,对众多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地拓展,并拟出签语一百首,以通俗的形式使道教思想流传于世。同时,他还关注道教实践,对内丹、医药之学都有很深的造诣。
    
    悬壶济世(资料图)
    潘茂名是道教养生派,修炼长生久视之术,又学医救人。宋代名相范仲淹曾说过一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潘道人曾翻阅众多的道教经典和医学经书,苦研医技,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他治病不分贫富,一律以医者父母之心。以仁爱慈善之心救人,从来不计报酬。他不收贫苦人家的财物,只收富户人家随意给的报酬,以作生活开支。他云游到哪里,便在那里治病救人,以清茶素食过日子。他想的是行义立品,做事要做为民的事,做人要做品德高尚的人。
    潘茂名与葛洪是同时期的岭南道教先驱,他跟历史上的葛洪讲究炼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很重视水。相传潘茂名炼丹时,他自行开凿了一口井,井与龙山水脉相通,因而流出的都是龙涎之泉,用来炼丹十分合适。
    
    仙山云气(资料图)
    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潘茂名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高力士奏取其水归朝。”更巧的是,葛洪晚年也隐居于岭南罗浮山,修道炼丹,两人是否有另一层的渊源,还未可知。
    潘茂名悬壶济世,扑灭瘟疫,造福黎民百姓,深受人们爱戴。其后他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踪迹难寻,据说是得道飞升而去,因而留下“仙人”之说。相传,一千多年后,有位名叫孔镛的太守来守高凉郡,在仙架山上偶遇仙人潘茂名。于是,孔镛在笔架山上修建了一座“潘仙亭”,以纪念潘仙人,并赋《石船丹灶》诗:
    共说丹砂可驻颜,仙翁何不久人间!
    石船藓苔年年在,丹灶云封日月闲。
    亭宇已成新岁月,乾坤犹自旧江山。
    我来欲向长生诀,辽鹤何时海上还。
    潘茂名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深受老百姓爱戴。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用他的姓名来命名地域。隋朝时先用其名命名茂名县,唐朝时又用其姓把当时的南宕州命名为潘州,今天的茂名市的地名亦因之而来。像潘茂名这样能获以姓名名州县殊荣的,历代少有。
    
    不慕名利,以粗茶淡饭度日(资料图)
    清嘉庆二十三年,当地官府又在当地观山东建起潘仙殿,以奉祀潘茂名祖师。潘茂名留下许多事迹,粤西地区郡县方志中多有记载。《高州府志》和《茂名县志》均有《观山怀潘仙诗》。《茂名县志》人物志载:“潘茂名者邑之潘坡村人。晋永嘉末处士(约公元310年),莫知其生卒始末。”《广东通志》对仙人潘茂名也有记载。
    如今,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四日,被定为是岭南道祖潘茂名诞辰日。为纪念潘茂名,高州潘茂名纪念馆(潘仙观)在潘祖诞辰日举行系列纪念活动,内容包括祈福祭祀、道教学术报告会、潘茂名金身绕境巡安、平安宴、民俗风情舞、粤剧表演等。
    当地群众以及来自本省、港、澳的民众络绎不绝,以虔诚之心纪念这位岭南道教先驱,缅怀其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当地政府还相继开展了扶危济困、送医施药、助学兴教等社会公益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潘茂名祖师悬壶济世、扶危济困、造福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
    
    粤剧《潘茂名》剧照(资料图)
    可以说,潘茂名祖师是历史上名人文化与神仙文化相融合的重要代表。如今,这一人物形象已经与现代社会相互交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对当下道教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