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离尘,身经白云:诗话王世贞父子与武当山的深厚渊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36 腾讯道学 温明 参加讨论
文/温明 名山大川、寺庙道观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唐代以来,历朝历代的文学家都与武当山结下不解之缘,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王忬在武当山留下了著名的《游太和山四首》,王世贞也创作了大量关于武当的文学作品,其弟王世懋则将父亲的诗句作了校正,并铭刻于石碑上。 湖北十堰武当山(资料图) 那么,王氏父子三人在武当山经历了什么呢? 王忬在武当山留诗四首 夜宿武当领悟为官之道 《游太和山四首》是明代都御使王忬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登武当山观后留下的诗篇。王忬,字民应,太仓人,明嘉靖二十二年进士。这四首诗字里行间闪耀出的得意和锋芒,使人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出身行伍;显出诗人少年气盛的同时,俨然又表现出一种少年老成。 绝美太和山(资料图) 王忬是一位很有想法、很有前途的年轻军官,代表朝廷来巡查武当山。他视察武当山时,内心充满了激情,使他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考察。由于心情舒畅,他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四首诗。如下: 第一首诗曰: 倚马横瞻太岳巅,吏情此日倍超然。 桃花封洞长迷路,野叟巢云不记年。 鹤驾久空缑氏迹,仙台新接大罗天。 小臣感自祈恩泽,敬为明皇献寿篇。 鹤驾久空缑氏迹(资料图) 其中“鹤驾久空缑氏迹”中的典故出自《列仙传》,传说王子乔,即周灵王的太子晋,曾乘白鹤,所以后来太子的车驾也被称为鹤驾。而“大罗天”指道教三十六天中最高、最广之天。 王忬第一首诗开篇即气势磅礴,想象奇绝,其势气吞山河。结尾两句“小臣感自祈恩泽,敬为明皇献寿篇”,则表达了他感恩皇帝的提携之心。 第二首诗曰: 久传仙子轻黄屋,何意经身礼白云。 数点神光斋后见,隔林天乐静中闻。 御风泠泠探金策,仗剑英英辨斗文。 自叹亡羊犹为达,争如孤鹤解离尘。 何意经身礼白云(资料图) 这首诗中透露出些许不得志的心情,而后来是道教思想给他“换了脑筋”。诗中说,天上的仙子乘坐着黄缯车盖到武当仙山来,可是仙子为何还要到武当山来呢?因为武当山是上天帝王的寓所,可指点迷津。晚饭后,武当山的各个宫观到处都好似神仙的境地,道教音乐悠扬动听,玄妙超然,给人以美妙的遐想。于是诗人不由得来到道士们做道场的地方,做法事的道士口中念念有词,时而诵经,时而高歌,或踏罡步斗,或仗剑礼文。这法事能了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也能帮助修正不足。武当山之行使他内省平静了许多。 第三首诗曰: 何处萧声来竹房,玉虚岩畔月苍苍。 入龙蜿蜒神君驾,五夜氤氲寿域香。 静坐几回探众妙,梦中漫欲赋灵光。 由来白发终难变,俯视仙山气更扬。 玉虚岩畔月苍苍(资料图) 第四首诗曰: 手执芙蓉礼上皇,丹梯凌绝思茫茫。 圣泉能解文园渴,石室长封宝枕方。 云护天门呈瑞色,风吹法从舞霓裳。 今宵几欲从玄度,犹恨犹时念未忘。 与必老死的人类不同,仙山越久远越有灵气(资料图) 这两首诗记录了王忬的心理状态。他在武当山借宿,当晚是一个皎洁的月夜。甜睡之中,他梦见玄帝在自己身上赋予了一道道灵光,感觉好像乘坐着一条神龙进入仙界。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的一阵仙乐使他惊醒,睁开眼发现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他从床上坐起,试图探究其中之妙,然而未能悟出玄奥。他回想过去,发现对修道之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人必老死,而世间只有仙山不死,而且时间越老、越古,其灵气反而更旺,美名更扬。 是夜,他反复思索是否该留在武当入道。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若早几年到武当山,就很可能被度为道士,而现如今自己还有报国之志尚未实现,所以决定回到朝廷,去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 志在报国(资料图) 王忬到武当山这年,皇帝只是授予他“行人”称号,并没有出任总督之职。王忬自武当返回后按照道家思想,凡事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谨慎从事本职工作,第二年果然加官晋爵。嘉靖二十九年(1550),王忬被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后又出抚山东,改为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泉、漳地方,管理调发兵粮、临阵军法等事。不久,因击寇有功进为右副都御史。两年后,王忬巡抚山西大同,加兵部右侍郎,还朝后又升为右都御史,加兵部左侍郎。 初期,皇帝非常器重王忬,但因其后来连连失利,于是渐渐对他失去信任。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寇屯兵会州,敌兵用声东击西之计将王忬兵力调走,贼寇利用间隙乘虚进入遵化、迁安、蓟州、玉田等地,大肆掠夺财物,蹂躏百姓。由于民心丧失,王忬遂停俸自效,五月,被弹劾戊边。严嵩平素就不喜欢王忬,而王世贞又得罪了严嵩的公子严世藩,严家于是因其琐事构其过节,多次进言皇帝,说“不练主兵者,一大恚也”。皇帝大发雷霆:“忬怠事,负我”,交由刑部处置。最终,王忬被皇帝处斩。 严嵩(资料图) 王世贞在郧阳任职近两年 踏遍武当的山山水水 王忬的儿子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万历二年(1574)九月,王世贞以右副都御史的官衔,抚治郧阳提督军务。万历四年(1576)六月,任南京大理寺卿,后因遭弹劾回籍听用。王世贞在郧阳任职时间一共只有一年零九个月。到郧阳任职后,王世贞一直郁郁寡欢,而移情山水、吟诗作赋对于缓解郁闷的心情是一剂良药,于是他数上武当山,足迹踏遍武当的山山水水。 万历三年(1575)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王世贞第一次登临武当山。这次登临武当的目的主要是参拜朝觐,以尽新任官员的职责。这次游玩行程为四天,尽管四天时间几乎全在下雨,王世贞甚至衣衫尽湿,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兴致。他流连于山水,或徜徉于道观,或醉心于谈禅,乐此不疲。他还拜访了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道士范丫髻和武当高僧不二和尚。这次游览之后,他创作了《太和山赋并序》、《自均州游玉虚宿紫霄宫记》等四篇游记,以及《净乐宫》、《武当歌》、《太和即事四首》等一百二十余首诗歌,把明代的武当文学推向高峰。 王世贞将武当文学推向高峰(资料图) 王世贞第二次游武当是在万历三年(1575)三月底,陪同好友张助甫、张见甫兄弟两人游览。张助甫,名张九一(1533—1598),字助甫,号周田,河南新蔡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张九一在京城经人介绍与王世贞相识,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切磋诗艺,相处甚欢,成为莫逆之交。嘉靖三十八年(1559),王世贞的父亲因得罪权相严嵩,被关入死牢,王世贞赴京营救,许多门徒旧友不敢再同他接近,独张九一依然如故。张见甫是张助甫的弟弟,名张九二,字见甫,曾任长垣县丞,也擅长诗文。 三月十六日前后张助甫兄弟已到郧阳,王世贞邀请两人游览迎恩宫。迎恩宫位于武当山北麓石板滩大石桥南。明代永乐年间始建石板滩大石桥,成化二年(1466)均州发洪水,当地许多桥梁被水冲垮,而此桥完好无损,民间传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保佑的结果。时任提督的太监韦贵奏请宪宗皇帝于桥南建元帝殿、真宫殿、关帝庙及道舍等建筑,成化十七年(1481)建成,赐额“迎恩宫”,后来此宫日渐衰败,现仅留遗址。游览后,王世贞作了一首《邀助甫迎恩宫作》诗: 迎恩宫遗址(资料图) 三月花飞懒下堂,出游端自为薇郎。 尊前小语青山近,城里玄宫白日长。 欲折松枝充尘尾,可辞华土拭干将。 人间对有狂名在,不信相逢老不狂。 兄弟同游武当山为父亲立诗碑 万历四年(1576)农历六月初一,王世贞第三次游武当。是年农历六月,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出任江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取道郧阳,与兄长王世贞相会。王世懋(1536—1588),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累官至太常少卿;好学,善诗文;与其兄同为明代“后七子”之一,著述颇丰,而才气名声亚于其兄。 王世懋像(资料图) 王世贞见到久别的弟弟自然是兴奋不已,兄弟俩促膝相谈,饮酒赋诗,相互倾诉离别之情和别后见闻。王世贞又抽出时间陪与弟弟同登武当山,饱览武当风光。他诗兴大发,先后创作了《太和绝顶赠敬美少参,弟时游自太华,新领部南康,为匡庐主人》、《与敬美少参登太和绝顶二首》等六首诗记载这次登游。 这次兄弟两人登临武当山,还完成了一件对他们家族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为父亲王忬立诗碑。回忆起父亲当年冤死的场景,兄弟俩记得清清楚楚: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月,因为严嵩父子作祟,王忬被杀。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二人相对而泣,扶丧而归。后来穆宗即位,隆庆元年(1567),王世贞兄弟为父申冤,得到徐阶等人的帮助,王忬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南岩宫“福寿康宁”石壁(资料图) 这次兄弟两人登临武当山,预先将他们父亲当年写下的四首诗镌刻在一块石碑上,而后将这块石碑嵌于南岩宫两仪殿前的石壁上。 目前,这块石碑完好地立于南岩宫著名的“福寿康宁”四字右侧几米远的石壁上。为什么王世贞兄弟要将父亲的诗碑于此时立于南岩宫两仪殿前呢?有人认为,王氏兄弟这样做,一是表达兄弟俩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二是通过立此碑,再次向世人表明父亲已平反昭雪。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温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