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宇初:兢兢业业修道藏


    文/贾来生
    就是文化方面,也是秉持这种心态。例如,即位以来,因为太祖编了《储君昭鉴录》,成祖便编《文华宝鉴》;太祖编了《寰宇通志》和《洪武志书》,成祖也诏修天下郡邑志书;太祖御注《尚书》《洪范》等经书,成祖敕命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太祖编了《臣戒录》和《相鉴》,成祖便敕编《历代名臣奏议》;太祖编了《洪武南藏》,成祖便命重编《南藏》,又刊刻《北藏》。从这种求胜心态来看,谕敕张宇初天师编修《道藏》自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明成祖朱棣(资料图)
    况且,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者,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典依据,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唐宋金元明历代高道,曾多次发起编修《道藏》,以恩荫后昆。况且当时国力日强,国运昌隆,文化兴盛,朱棣迫切想通过编纂《道藏》网罗人才,以强化文治武功。
    朱棣和张宇初天师都清楚历朝历代编纂《道藏》的过程之不易,同时也知道前代无不对编纂《道藏》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南北朝时陆修静于公元471年编的《三洞经书目录》是《道藏》的雏形,共著录经书1228卷。北周玄都观《玄都经目》著录道书2040卷。唐玄宗开元(713─741)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宝七年(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至唐末五代,毁于兵火。
    
    陆修静在庐山修纂成《三洞经书目录》(资料图)
    宋朝时,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用六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卷。后他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采用千字文编号,大中祥符九年(1016),枢密使王钦若删详,三洞四部,共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天禧三年(1019)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政和年间又增补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金朝时,金世宗诏刊补宋《政和万寿道藏》,复遣道士访遗经于天下,募工补刻,编成《大金玄都宝藏》。道藏增加到6455卷。元朝时道藏增加到7800卷,称《玄都宝藏》。元刊《玄都宝藏》比《大金玄都宝藏》增加了一千数百卷道书。增加的主要是全真道道士新撰的著作。
    然而在元朝中叶,道教在与佛教的争执中无证据可证明老子化佛,而佛教则证明了佛祖比老子早生早亡,而且援引《史记》证明老子是在秦国终亡的。道教受到了巨大打击,按约定道藏被烧毁。在场的十名全真道道士剃度为僧,全真道也受到冷落。
    
    元朝有关老子化胡的辩论失败后,大量道书遭到焚毁(资料图)
    而张宇初天师在《紫霄观记》、《道门十规序》、《盖华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序》等书中都屡次提及承旨编修道书一事,可能有称扬宠渥的心态。自豪归自豪,真正的编纂工作却十分艰辛和琐碎,张宇初天师唯恐辜负皇帝恩情,兢兢业业而为。《道门十规序》提供了当时实际的编纂情况:
    永乐四年夏,伏蒙圣恩委以纂修道典,入阁通类,窃念臣宇初匪材凉德,学识浅陋,忝窃是惧。徒承乏于遗宗,曷负胜于重任。然虽抚躬慊栗,诏命莫辞,两承敕旨之颁,时蒙宣室之问。揆之驽劣,惭悚益增;稽之遭遇,喜惧交集。
    《岘泉集》中诸多道书的序跋显示,宇初从事道书的校勘工作非常认真仔细。著名道士林刚伯在参与编纂《永乐大典》工作结束后,马上到龙虎山同宇初兄弟一起“校正道书”,被两张推为“教中第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张宇初天师在山之日一直在继续校书,有了林刚伯等人助校,还有王若虚等人为之誊抄。林刚伯行迹表明,永乐九年还乡任道会之前,他一直在龙虎山与两张编校道书,而张宇初天师在从京城还山之后、羽化之前这一段时间,除两度出访张三丰外,应该都在山中校书。
    
    张宇初天师潜心校书(资料图)
    何以为证呢?吴讷在《道会林君刚伯墓志铭》谓林刚伯:
    永乐中举至京,修《劝善书》、《永乐大典》,继往龙虎山校正道书,嗣四十三代张真人宇初暨其弟四十四代宇清,推其学为教中第一,号曰弘文辅教高士。永乐九年,选任道会。
    张宇初天师要为朝廷纂修道书,还必须有像王若虚这样的专职誊写人员。史载王若虚往龙虎山为天师誊写道书,而张宇初在山为其篆印,《临江府志》卷三十二记载道:
    黄明学,新喻延真观道士也。邑之龙岗人……因以“七雨道人”名焉。永乐丁亥,朝廷纂修道书,其法孙王若虚以能书赴龙虎山。张真人为篆“七雨道人”印,并作诗以美之。
    
    张宇初天师还号召各地高道共同修订道书(资料图)
    《道门十规》还直接揭示了张宇初天师不仅自己躬行校书,还积极倡议各地博识师德校勘道书,申送教门。《道门十规》第二规“道门经箓”中有这样一段话:
    其太上诸品经箓:若祖天师所受,则盟威都功;葛仙翁所受,则中盟四仙;茅真君所受,则上清大洞;其余经箓弥多,皆所以福国裕民,宁家宝己。是以历代崇奉皈依者,皆获感应,随所祷叩,旋有异征,其太上设教之验,信不诬矣。然而代深年远,其或字画讹谬、句读乖舛有之,不得一概非议毁訾。四方博识师德,善加考证诠次,申送教门,改正刊行,犹为善果之一助也。
    张宇初天师号召“四方博识师德,善加考证诠次,申送教门,改正刊行”,很大原因是为其承旨纂修《道藏》服务的,目的是想凭借四方之力共襄伟业。
    
    张宇初天师闻名士林(资料图)
    有雄心抱负的张宇初天师笔耕不辍地整理和撰写道教著作;而作为道门领袖,他也需处理国家和道门的诸多事务;而闻名士林的他,还为无数的书画著作写序和题跋,唱和赋诗。这不,在编纂《道藏》的百忙之中,“天资颖敏,器识卓迈,于琅函蕊笈、金科玉诀之文,既无不博览而该贯,益于六经子史百氏之书大肆其穷索,至于辞章翰墨,各极其精妙”的张宇初天师的大作《岘泉集》,在永乐五年前后修成,得到了辽王朱植的激赏,并为其刊梓行世。根据书前所附辽王朱植于永乐五年秋七月吉日和新安程通于永乐五年秋七月甲子所作的二序,此书当在永乐五年左右写成付梓。
    未完待续……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