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德经》第十七章内容的考证

一、《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鲁迅甚至认为:“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道德经》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二、第十七章各版本比较   
    《道德经》的版本很多,目前流传的主要版本有以下五种:河上本、王弼本、傅奕本、帛书本、竹简本。还有一个不是很流行的但很重要的版本:楼正本,即道教圣地楼观台石刻《道德经》,本文所参考楼正本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所著《道德经释义》。   
    各版本第十七章的内容如下:   
    楼正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河上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王弼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傅奕本: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哉。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帛书本: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皆谓我自然。   
    竹简本: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第十七章可分为三部分:“太上……侮之”、“信不足……其贵言”、“功成事遂……我自然”。第一部分是講领导水平的层次问题,这部分各版本分歧不少。第二部分是讲信与不信的问题,分歧也不少。第三部分各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但意义却基本没分歧。   
    三、第十七章的考证   
    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部分进行分析,根据文字的语义,各版本第一部分所分的层次如下:   
    楼正本:3个层次,分别为:太上……,其次……,其次……   
    河上本:4个层次,分别为:太上……,其次……,其次……,其次……   
    王弼本:4个层次,分别为:太上……,其次……,其次……,其次……   
    傅奕本:5个层次,分别为:太上……,其次……,其次……,其次……,其次……   
    帛书本:4个层次,分别为:太上……,其次……,其次……,其次……   
    竹简本:4个层次,分别为:太上……,其次……,其次……,其次……   
    对于“太上”这一个层次,各版本完全相同。之后的分层则相差很大,分列如下:   
    楼正本: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   
    河上本: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王弼本: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傅奕本: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帛书本: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竹简本: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单单从各版本的语义上来看,分不出到底哪个版本更正确。但如果仔细从用到的几个动词来看则不一样。“太上,下知有之”之后涉及的动词都是四个:亲、誉、畏、侮。这四个字从文字的含义来看,“亲”和“畏”属于心理对事物的感受,而“誉”和“侮”则属于对事物感受的表达。所以这四个动词应该是分为两组:“亲、誉”和“畏、侮”,这也更符合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与评价:因为心里觉得“亲”,所以表达上会“誉”;因为心里觉得“畏”,所以表达上会“侮”。这样领导水平的层次就应该是三个:“下知有之”、“亲之誉之”、“畏之侮之”,而不太可能是四个:“下知有之”、“亲之誉之”、“畏之”、“侮之”,也不可能是五个:“下知有之”、“亲之”、“誉之”、“畏之”、“侮之”。   
    综上所述,楼正本对领导水平分为三个层次最符合文字的含义。即“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当然楼正本里“其次畏之,侮之”里的逗号是不需要的,删除这个逗号后,关于领导水平描述的文字就是:“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   
    从第十七章第一部分的考证来看,《道德经》各通行版皆在流传过程中被有意无意地修改过的,只有楼正本最接近老子《道德经》原文。因此,第十七章后面两部分的考证亦以楼正本为标准。   
    第十七章第二部分“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大意是因为作为领导的信用不够,所以老百姓并不太相信领导的话语。因此作为领导来说要“犹其贵言”,即要少说话,做不到的话就不要说,说了的就要做到,这样才能取信于人民。   
    第十七章第三部分“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各版本文字有所不同,但含义完全相同。   
    四、结论   
    通过第十七章文字的考证,基本可确定楼正本是现今可见的最接近《道德经》原文的版本,其它版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各个传抄者作过太多的修改,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道德经》的原貌。因此,在学习、研究《道德经》时,应主要以楼正本为主,其它版本作为辅助参考。个人粗鄙之见,供《道德经》爱好者参考,也请各位《道德经》爱好者批评指正。 作者:段建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