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宇清:建金箓报恩延禧普渡罗天大醮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12 腾讯道学 贾来生 参加讨论
文/贾来生 史书记载了由当时大名鼎鼎的张宇清天师亲手篆刻的《敕李素希》的碑阴内容: 钦差礼部左侍郎臣胡濙,永乐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于文华门启:大岳山太和山兴圣五龙营提点李素希,读书明理,炼性修真,志节孤高,廉静寡欲,薄于自奉,二恤贫难,粝食粗衣,心常自足,不时举手加额:“愿圣皇万岁,太子千秋,国泰民安,时和岁稔,物无疵疠,四海升平。”凡人慕其德而趋向者,莫不谕以忠孝,导以慈仁,劝善惩邪,咸蒙感化。年九十三岁,无疾端坐而终,羽化之后,齿骨俱青。人皆惊异。至行在所皇上备询其故,再三嗟悼称许。遂谕臣濙并翰林大学士臣杨荣、臣金幼孜曰:“此老一生精勤至道,忠君爱国,人罕能及。观其骨青,死必为神矣。”至于次日,皇上又复惓惓轸念所有原赐敕书二道,未经勒石以传永久。奉皇太子令旨:“他真是修行得道的好人。父皇比先赐他的敕书,你如今去都与他镌在碑石上,休泯没了这等好处。钦此。钦遵。”谨同钦差到山建醮隆平候臣张信、礼部尚书金纯、工部右侍郎臣郭进,委令均州守御千户正千户臣朱彝,斫取贞石一方,以正一嗣教真人臣张守清篆额,玄天玉虚宫提点臣任自垣书丹,遇真宫提点臣罗凤翔镌刻。偕户部主事臣王和湖广布政司右参议臣诸葛平、均州知州臣吴礼,兴圣五龙宫提点臣吴继祖、臣施渊静,道正臣易本中等门徒立石于本营榔梅树之原。时大明永乐二十二年岁在甲辰七月初七日臣胡濙谨志。 李素希元明武当山著名道士(资料图) 那么,这李素希是何方神圣呢?李素希(1328——1421),元明武当山著名道士,明永乐时任五龙宫提点。字幽岩,号明始,河南洛阳人。素希生于元代中晚期,家境不算高贵,自幼读书习儒学,元末弃家学道武当山,时30多岁,为“新武当派”道士单道安嫡传弟子。李素希跟随其师云游,遍览华山、终南山等名山,在单道安去世后,携师之“冠履”葬入五龙宫桃源洞。后居五龙顶修行,他粗衣食,枕石漱流,读《易经》、明达《道德经》。洪武年间,在五龙宫戒度为道士,后再次退隐于自然庵,“不与人接,含光守默”,专心修道。后来永乐皇帝给他的敕书里有很高品价。说素希“读书明理,炼性修真,志节孤高,廉静寡欲,薄于自奉,怜恤贫难,粝食粗衣,心常自足”。并说:“此老一生精勤至道,忠君爱国,人罕能及”,评价不可谓不高。 永乐四年(1406),78岁的李素希到朝廷谢恩,朱棣皇帝在他休憩闲宴的便殿接见了他。“谕以理国治身之道。师以道德奏对。上悦,礼待甚厚,赐还本山”。六年后(1412),朝廷大修武当山真武道场。在武当山规划之际,孙碧云等人“询访古迹旧规,师(指李素希)一一陈之”。明永乐十年(1412),皇帝遣朝廷大臣率军民工匠30万人,建宫观33处。李素希常对门人说“自高真(即真武)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也”。永乐十九年(1421)六月初五日,素希嘱徒众“各宜精修香火、学道专勤,今教门大兴,吾去无憾矣。”语毕,端坐而逝,享年93年。死时,朝廷户部主事王和亲在他身边。旧志载,“翌日焚化,骨齿皆青,人皆惊讶,知其为仙矣”。后来,朱棣皇帝得知消息后,“再三嗟悼称许”。于永乐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派遣礼部左侍郎胡濙等官员到武当山举行祭祀活动,并撰写碑文。受皇太子朱高炽指示,将皇帝的两道敕书都刻在李素希的墓碑上。至今存放在五龙宫榔梅台的石碑,是由正一嗣教真人张宇清篆额,玉虚宫提点任自垣书丹,遇真宫提点罗风翔镌刻,均州知州吴礼等立石,这些都说明李素希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威望。 特命正一嗣教真人张宇清率领道众于玄天玉虚宫修建金篆报恩延禧普度罗天大醮七昼夜(资料图) 我们前文已经讲过,这李素希之大名知闻于天下,还在于洪武三年(1405)和洪武四年(1406)武当山榔梅呈瑞时两次派弟子将榔梅敬献给明成祖朱棣,成祖两次发布敕书予以表扬。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命张宇清“醮于太和山”。根据《太和山志》中所录的成祖御制的《金篆大醮意》,我们得以知道这次大型斋醮活动举行的缘起:“……今宫观告成,及以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九日为始,至二十五日圆满。特命正一嗣教真人张宇清率领道众于玄天玉虚宫修建金篆报恩延禧普度罗天大醮七昼夜,计三千六百分位。分就静乐宫、兴圣五龙宫、太玄紫霄宫、大圣南宫、大岳太和宫、遇真宫讽诵经诠,积崇善果,少伸诚恳,以答天心。尚冀皇灵陟降,驭光景之长存;宝祚安隆,协雍熙而永治。锡眇躬之清泰,保命运之光亨。济及幽明,恩沾遐迩。伏愿天心洞鉴,帝德弘敷,神道丕扬,式共乾坤之久远;皇灵赫奕,永符海宇之瞻崇,雨顺风调,民安物阜,皇图巩固,宗社均安,钦此。” 明永乐以后200多年间,武当宫观内每年都要修建几次甚至十几次斋醮。(资料图) 从成祖本人亲自钦定的敕文中,我们得知此次大型斋醮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在武当山重要宫观落成之后的迎神典礼,其目的是通过拜神祭祀和诵经祈祷,积善行德,感动神灵,从而使得大明江山长治久安,和平安顺,海内清平,风调雨顺,人民安康。我们知道,由于武当山各宫观是明皇室的“万世家庙”,道士们一般是“禀食官道”,所以明代武当道教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就是为皇帝举办规模宏大、气氛庄严的斋醮法事活动。正如明代太监扶安在《登太和山》诗中所云:“文皇创建崇优礼,历代颛祈国祚延。”皇帝称修斋设醮为“做好事”,一般会事先遣人送来“御制斋意一本”,甚至还亲自拟定“青词式”。在“御制斋意”中,皇帝称建醮的目的是为祖宗或皇考、皇妣在天之灵祈福颂德,为天下臣民祈福繁祉,俾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灾沴不生,五谷丰登,家给人足,皇图巩固,宫廷宁静,宗社平安等。历史记载特别在明朝中后期,因为边患不息,所以斋意多称“驱虏延祥”、“福夏灭狄”、“欲九寨悉偃于兵”等。明永乐以后200多年间,武当宫观内每年都要修建几次甚至十几次斋醮。而且在这种重大的金箓大醮活动中,湖广军政司法方面的主要官员都要亲临醮坛,“晨夕瞻礼”,甚至“登坛执事”。特别是永乐二十二年这次金箓大醮活动,明成祖以武当山宫观告成命正一嗣教真人、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玉虚宫提点任自垣等率领道众在玉虚宫“岳祀坛”修建“金箓报恩延禧普渡罗天大醮七昼夜”。 未完待续…… (编辑:如风) 本文为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