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2)

三、佛教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佛教在中国的土壤里经过长期传播与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体系,它的影响广泛覆盖着社会生活各方面,在艺术领域里主要表现在雕塑、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在绘画艺术中,佛教是通过“佛”这一神圣的艺术形象引发人们对她的崇拜心理,并通过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佛教故事让人们对她产生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从而达到教化人心向善的目的。[4]P82-82佛教的影响尤其体现在中国绘画的人物画上,这些影响主要在创造观念、题材以及表现技法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首先对我国的绘画创造观念的影响,它和我国本土的绘画相互得到了融合,使之成为新的创造绘画的观念。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佛教相关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兴盛,由于绘画采用了幻想、夸张等艺术手法,使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与传统绘画呈现出较大差异。至唐代,儒、佛、道三教合一,中国的传统绘画吸收了佛教宗教画中的一些表现手法,使得传统绘画逐步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呈现出新的审美形态。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走向独立,且日益走向成熟。如王维的山水画就吸收了佛教中的色彩美、音乐美,不再强调教化功能。这样,中国的传统绘画开始呈现出纯艺术形态,也为中国的传统绘画赢得了新的生命力。   
    另外就是在绘画的题材方面更加的多样化以及世俗化。在佛教传入以前,汉代的绘画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起宣传儒家伦理教化的作用,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淫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佛教传入后,特别是在儒家思想较为松弛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绘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顾恺之、张僧繇等人,都以画佛教人物著称。又因佛教多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强调普度众生,以佛教为题材的画开始表现出世俗化倾向。这与佛教传入前中国传统绘画多表现圣人、君子不同,极大开拓了绘画题材。虽然在某些特定朝代,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压制。但佛教的传入,弥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题材的狭窄,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有益补充。   
    再者就是绘画的表现技法上的影响,在佛教的绘画过程中比较重视凹凸的应用,这样就显得有浮雕一样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画家吸收了这一手法,并融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对之加以改造,使得这一技法结合了中国元素并完美融入到了中国绘画中。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指出:“魏晋六朝间,印度画法输入中国,不啻即是西洋画法开始影响中国,然而中国吸取它的晕染法而变化之,以表现自己的气韵生动与明暗节奏,却不袭取它凹凸阴影的刻画,仍不损害中国特殊的观点与作风。”我国的唐朝工笔画就是对佛教壁画色彩的运用方式进行了借鉴,才变得华丽不俗气。这些方面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绘画艺术呈现出一种很独特的风格。[5]P70   
    中国的三大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主要精神根源,它对于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是最长久的也是最广泛和最深远的。道家思想的宗旨是自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而佛教思想的本质则是心灵,这三大传统哲学思想所思考的自然、社会和心灵刚好是人完整存在的三个方面。儒、道、释三家是存在过并且一直存在着的众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里面的最重要的三支,它是所有哲学思想流派中对中国绘画艺术史影响最深远的,它们作用不仅仅在于它们教化人伦、深化修养、提倡修行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整个社会群体的艺术审美层次的推动和提升。传统哲学思想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向前发展中的风向标,没有它们艺术形式将没有精神可以依存。因此,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史上,历朝历代的文人画家无法将自己画作的内容形式与哲学思想剥离开来,这是绘画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 
    作者:刘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