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生哲学(1)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小说之一,也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体现了19世纪中后期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人类与自然相互矛盾又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小说集探险、人性、心理、动物等故事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一只狗的传奇。《野性的呼唤》的主角是一只健壮、聪明、名叫巴克的大狗,因为被盗卖到阿拉斯加帮助掘金者实现其黄金梦,在冰天雪地极为艰险、残酷的环境下被迫进行繁重的劳动。巴克在生命的旅程中承受着各种磨难,为了生存,与群狗进行殊死斗争;与饿狼共舞在银色的世界;与贪婪的人类“拜金者”驰骋在地球的北端。极端的环境激发了它身上祖先的野性——它比其它狗更加机敏和勇猛。血液里,一股野性的力量在呼唤着它,最后它消失在原始森林,以其勇猛和聪明,赢得头狼的地位。作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一只狗得以表达,将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个人奋斗历程及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美国社会所盛行的自然主义思潮的向读者展现得一览无余。同时,使我们懂得,在生存的道路上,生命体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该如何诠释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思想,以及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中的社会选择观。  
    一 “矛盾体”的存在  
    从“它拥有一副皇家贵族的气质;在它自幼年以来的四年时间里,它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它很为自己感到骄傲,甚至有点自负……”,到“被扔进笼子般的板条箱里……心中充满着愤怒和受伤的自尊”,再到“……森林深处,传出来的呼唤莫名地刺激着它,引诱着它,它忍不住要掉过头,离开火堆,扑入森林……它不清楚自己将走向何处,为什么要向前走;要去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但是对约翰·桑顿的爱总是再一次将它拉回到火堆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经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文明社会作为天地万物的一种存在,应是一种正能量的释放。狼狗巴克的祖先受人类文明的教化最终由狼种转为狗,但小说描述的却是它从人类文明社会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过程。这看似不合常理的矛盾体着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人类越是变得更加文明,就越是感到恐惧,祖先本来就具有的某种美好的东西及生命的欢乐伴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反而丧失殆尽。我们崇尚回归。这是存在的必然矛盾。  
    中国文化主流之一的道家文化,是崇尚自然回归的文化。在《野性的呼唤》中, “……巴克再一次明白了,那是它在另外的世界里所听到的生命的呼叫,因为那个世界时钟萦绕在它的心里……人与人要求不再约束它”“群狼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一齐嚎叫着,一边纵身窜入树林之中……”这是身影向自然的回归,也是心灵向自然的回归!正如老子把人类文明看做退化的起源,巴特在看似“文明”的社会中生存,只因人类对“黄色金属”的疯狂,不得已,饱受“文明人”的折磨,最后遁世绝俗,回归本真——奔向荒原……乐享简朴,与世无忤!  
    人类在文明进步与自身进化的同时,离自己的纯朴本性也越来越远,那荒野的呼唤也越来越让人感到陌生;而那种升华的、纯朴的自然本能——对自然的爱与向往,对祖先的回忆与召唤,对冥冥之中美好意愿的期守却渐渐被陷入纷争与矛盾中的人类所淡忘。作者本身的传奇又何尝不是如此?杰克·伦敦曲折的人生经历加上后天接受的各种哲学思想,特别是尼采的“生命思想的精神三变”对他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杰克·伦敦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里,更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饱尝人世艰辛,开始不停地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后来成为上个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家。但就是这样一位资本主义社会的叛逆者却蜕变为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完全背离自己信念和初衷。最后,在矛盾折磨的境况下,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他年仅四十年的生命,成为死亡意识与生命意识并存的矛盾体。  
    历史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个矛盾体的存在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论点在《野性的呼唤》小说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如文字所言:“……有一种狂喜,它标志着生命的巅峰,而生命是无法超越这个顶峰的。这就是生活的自相矛盾,这种狂喜出现在你最充满活力的时候,而且它出现时,让你彻底地忘掉自己是有生命的。”  
    二 抗争与生存  
    第一章节回归自然中,巴克养尊处优(法官家)——可以陪着法官儿子们一起游泳,一块打猎;可以与法官的女儿们在清晨散步;可以驮着法官的孙儿们玩耍,可以与他们在草地上打滚……“是法官米勒家的一切地上走的与天上飞的生物之王,其中包括人类”“因为它就是国王”。后来,当园丁的帮工曼纽尔背信弃义地将绳子套在其脖子上并交给陌生人手里,它凶狠地嚎叫以表达自己的不满。面对训狗人的棍棒法则,巴克从猛烈反抗到“从那人手里狼吞虎咽地吞吃生肉”则很好地体现了坚忍不拔的抗争精神,而后几经周折,在败中以智取胜,打败原来的领头狗红毛犬以及取得领头狗的位置后预知危险时亦不停歇的情况亦是如此。杰克·伦敦写狗亦写人。当人类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行这样那样的抗争,受着社会“棍棒”的教训,抗争过程中可能会有“钻心刺骨的痛”“头破血流”。可人们能像巴克那样明白,“被人打败了但不能被人打垮”“生活残酷的现实反而让人毫不畏惧地面对现实”。由此,衍射至当今的人们,面对这样那样的现实,试问我们是抗争?还是默默接受?复杂的社会体系里,我们是否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  
    一个懂得生存的智者懂得如何在严峻的现实条件下忍耐——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巴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从被钉进板条箱时的怒气咆哮到在火车上两天两夜不吃不喝受尽折磨,从被送下火车抬进后院后“毛发竖立口冒白沫,眼睛布满血丝”几次想冲出去到被棍棒打得头晕目眩,巴克为自己的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巴克是真正的智者:虽然“一接触到他的手,巴克的毛皮就不自觉地倒竖起来”,但它没有抗拒,默默忍受着,并接受了那个人给予的吃喝的东西——忍耐成全了它的肉体存在。活着让它领悟到一个道理:即使被打败,也不能被打垮!当自己和比自己占绝对优势的对象斗时,自己不可能赢。忍耐是巴克进入原始法则的入门课程。忍耐不是退缩,恰恰是富有抗争精神的真正体现,巴克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强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