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流水落花春去也 惜别人间四月天


    文/杨春俏
    1 由落花而伤春
    花是植物界最美丽的部分,但是,对于植物来说,开花并不是目的;花谢花开只是生存繁衍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花开不意味着幸福,花落也不代表忧伤。
    但是人说:世界因为人的存在而有意义。
    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事物经由人的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
    花在一个春天里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年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
    通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落花意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2 由落花到美人迟暮
    《诗经》中没有对花的直接描写,更没有对落花的咏叹。诗人以盛开的桃花比喻新嫁娘,以累累梅子暗示青春的生命力,以椒实蕃衍祝福子孙众多。这些先人们关注的是果实,因为果实是生命延续的希望;他们还没有从审美的角度去关注花,落花不会带给他们忧伤。
    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传统源头的《楚辞》,主要作者是因谗去国、被流放到蛮荒之地的屈原。他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一著名诗句,表现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的恐惧;但草木零落是秋天的景象,与暮春的落花意象无关。
    《离骚》中却有这样一句: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说想要趁着花朵未落之时折取下来,物色一个美丽的侍女赠送给她。
    此处的“荣华未落”,其实是比喻诗人容颜未老;“及……”的句式,则是“恐美人之迟暮”的另一种说法。诗人委婉表达对落花的想象,用象征手法,直接将花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种美人迟暮的忧虑,将在后世诗人那里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法。
    
    及荣华之未落兮 相下女之可诒(资料图 图源网络)
    3 流水与落花的组合
    晋代《子夜四时歌·春歌》描写落英缤纷的美景:“鲜云媚朱景,芳风散林花”,林花随风飘舞,风中弥散着花香;南朝诗人谢朓则有“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的诗句。诗人们对落花是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我们在落花中读不出丝毫忧伤。
    不过,晋代《前溪歌》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落花随水一去不返,轻微的叹息声中似乎隐隐传出生命流逝的无奈。这一声低低的叹息,也将成为一种惯性,而“流水落花”的意象组合,将成为中国诗歌中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
    
    花落逐水去 何当顺流还 还亦不复鲜(资料图 图源网络)
    4 落花中原有欢乐
    南北朝时期,吟咏落花的诗句逐渐增多,但多以客观描写为主,落花甚至成为欢乐的背景:
    “团扇承落花,复持掩余笑”(何逊《苑中见美人》),美丽女子用团扇承接花瓣以为游戏,之后又回旋团扇,遮掩自己娇羞的笑脸,这是一种多么纤秾柔美的姿态;
    这一时期的诗中即使有“浴鸟沉还戏,飘花度不归”(江总《春日》)、“春风若有顾,惟愿落花迟”(萧子范《罗敷行》)的伤感与祈望,也是极为淡薄的。
    甚至直到初唐,“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张说《侍宴武三思》)还是为人称道的诗句,飘飞的花瓣映衬着优美的舞姿,共同成为表现春天美景的因素。
    
    清歌芳树下 妙舞落花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