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琴药相和 身心安立(2)


    古琴曲与中药对人体注意力的影响
    古琴音乐有助提高注意力的外环境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于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
    在弹奏古琴时要做到三静。一是环境安静,因为古琴左手指法有许多走音,如退、复、吟、猱,达到一种声音绕梁不绝的效果,声音由强及弱,如果环境嘈杂将无法感受;二是身静,古琴弹奏时对身体的要求是:全身放松、挺胸拔背、沉肩坠肘、双脚落地平实。双手置于琴面,将全身的气罐与指尖弹奏。三是心静,在弹奏的过程中心无杂念,呼吸均匀,曲随手行,意存弦外的琴人合一的境界。这些都能使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的效果,在学习之前,弹一首古琴曲、或听一首古琴曲,都能起到很好的入静效果,为进入学习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药能改善注意力的内环境
    
    中药能改善注意力(资料图 图源网络)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心神不安、心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责之于心。但心主血而为火脏,肾藏精而为水脏,水火相交才能维持心肾的正常功能;再者,心主血面藏神,肝藏血而藏魂,二者为母子之脏,肝血不足则无以灌心,心肝血虚则神无所主。魂无所藏,亦可导致心神不安;三者,脾生血而藏意,其用为思,脾病则化源不足,不能上奉于心,亦为心神不安的一个原因。所以,提升注意力要从心、肝、脾、肾四脏入手。再选药上可用养心安神的柏子仁、远志;补益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健脾益气的白术、山药等。例如中成药“归脾丸”就是一种能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的良药。对老人、产后、气虚虚弱者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琴曲开发想象力
    古琴诞生2400年之久,在琴文化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含蓄、和雅、清淡的美。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恬淡、闲适、虚静、幽远的意境。以最少的声音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所以琴声音淡、声稀,琴意得之于弦外,琴意得之于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琴乐重意,故于音乐实践上富散板、缓起、入慢等特色,又以句为单位配合人之天然呼吸,体现人内在情感的节奏和时值变化。琴曲中多用吟猱微弱之振动以表达人内心深厚的情感和生理基础之气。琴乐所反映者多为模拟天籁之生机不息和变化,如:“流水”、“平沙落雁”、“唉乃”,或抒情之作如“阳关三叠”、“忆故人”等,多景中含情或情中寓景,使人之精神有所寄和有所游,意有所会,身在斗室而神游天下,曲意与意境相合,弹奏古琴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起到养心作用。
    中药的命名也富有联想和想象力,如:何首乌有乌须黑发的作用,远志有益智安神的功效;合欢皮能安神解郁,调理情绪;伸筋草能舒筋通络;防风祛风作用。这些中药名能帮助人们理解中药的药性,加强对中药治病养生作用的理解。
    古琴音乐与中药药性类比
    古琴音乐中的“泛音”音色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其音升发外散,类似与中药中的解表药,解表药大多气味芳香,性质轻宣疏散,主要用以发散表邪。例如常见的桂枝、荆芥、防风、薄荷、桑叶、菊花等中药。
    古琴音乐中的“散音”音色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其音厚重扩张,有振奋阳气作用,类似于中药中的补气药,补气药有增加五脏之气的作用,例如常见的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
    古琴音乐处方
    古琴曲《酒狂》节拍强、声音欢快跳跃,音色厚重,指法散按结合,在古琴曲里独树一帜,有振奋阳气的作用。功效类似中药黄芪、白术。而古琴曲《梅花三弄》三段泛音节奏活泼,富有动感,泛音曲调犹如是对梅花的特写,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舞飘舞,生动形象。功效类似中药防风,荆芥。这两首古琴曲相合类似于中成药玉屏风散一方,“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配伍相得益彰”,黄芪,用来补气,固表;白术用来健脾益脾胃之气;防风,祛风,散风,为风中之要药;三味药组成的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对于抵抗外邪入侵,预防感冒及过敏性疾病的改善,功效明显。研究表明。玉屏风颗粒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有“中药免疫调节剂”和“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之美称。
    所以常听古琴曲《酒狂》《梅花三弄》也能增加人体免疫力,是音乐中的“免疫球蛋白”。
    听一首琴曲,品一杯药茶。内补外调,以安心身,这就是古琴和中药的妙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