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才下舌尖 却上笔尖:宋代文人的饮食与饮食书写(2)


    寄托情感,悟言人生
    朱自清说:“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宋代的饮食书写也多以比体咏食物,把饮食与故土、亲情等意象,与怀旧、清廉、坚忍等品格相融合。
    苏轼《元修菜》(巢菜)的描写,色、形、味美,种植和采摘过程的唯美动人,寄托着对故乡和友人巢元修的情谊。陆游《游山西村》里,“莫笑农家腊酒浑”折射出乡人朴素的好客之心,“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描写,更以极富乡村风味的寻常饮食表现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使诗歌散发着人间温情。
    饮食又常作为人格的象征。宋人常将荤食与富贵联系起来,又与粗鄙的人格挂钩;对素食则美化其清雅,发掘其内涵,将之作为高洁人格的象征。如苏轼笔下的元修菜,“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元修菜》),化作春泥滋养万物,寓意甘于奉献的人格。宋人视作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常被比拟为君子:“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明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不改旧时香味色。”(欧阳修《双井茶》)“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又若廉夫心,难将微秽渎”(苏轼《寄周安儒茶》),“形模正而方,气韵清不俗。故将比君子,可敬不可辱”(袁燮《谢吴察院惠建茶》)。秦观《清和先生传》则将酒喻为“激发壮气,解释优愤,使布衣寒士乐而忘其穷”的君子。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句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人的饮食描写还常结合议论,寄托种种人生体悟。苏轼由黄州移汝州途中,面对“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洲刘倩叔游南山》),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在经历宦海风波后,以无欲无求、清雅闲适为人间至乐。陆游赞美薏米的色香味,并以薏米生于乡野,叹息“奇材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比拟志士怀才不遇,寄托身世之感(《薏苡》);一顿新鲜米蔬,也能令他发出“但使胸中无愧怍,一餐美敌紫驼峰”(《对食戏作》其七)的感叹,讴歌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