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举世仅存的明初亲王首服:鲁荒王墓冠冕(3)


    笠帽
    
    竹编圆顶笠帽
    “笠帽”在商周时期已出现,它的发明自然与遮阳挡雨有关,大的帽檐既可以挡雨,又可在阳光炙热的时候遮阳,形制多为大檐尖顶,也有圆顶。中国古代传统的笠帽材料很多,有用竹篾、蒲草、苎麻等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仿其形制的多种质地的笠帽逐渐涌现,作为头上装饰,从单纯的实用性向美观发展,如朱檀墓出土的朱漆加纻胎方顶笠帽。墓中出土的宽檐笠帽有圆顶和方顶两种,质地分别是竹篾和加纻胎。其中,竹编圆顶笠帽两件,一件为圆顶,圆口,宽圆平檐;帽筒与帽檐的边缘用铁丝做骨架支撑,均为竹篾编制,分别为菱形和六边形网格状,内外髹黑漆,外裹纱布已朽尽。另一件仅余帽筒,宽圆平檐已腐朽,仅剩外圈铁丝骨架。方顶为朱漆加纻方顶笠帽,方形小平顶;帽筒分四楞,宽圆平沿;帽筒和帽檐分开制作,内侧附织物连接,现已断裂;夹纻胎,内外髹朱漆,大漆漆色艳丽。
    
    朱漆加纻方顶笠帽
    “笠帽”这种源于民间生活中发明的具有极大实用价值的帽子,千百年来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身份的高低贵贱,一直被人们广泛沿用,特别是在元、明时期,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佩戴,戴在头顶,带系下颌处,成为一种潇洒的时尚。
    朱檀墓出土的七件亲王首服中,有五件都是竹篾编制的。竹篾极细,编制的六边形、菱形网格细密、均匀,制作工艺极为精湛,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特别是竹编圆顶笠帽,露出的竹篾胎子观之有如铁丝一般的质感。竹子是南方特有的植物,北方很少,尤其是这种韧性极高的竹子无疑产自南方,竹篾编织也是富有南方地域特色的工艺,手艺极高的竹编匠人均来自南方,制作皇家饰品也不是民间随意可行的,要官办督造,所以,鲁荒王朱檀的这些首服应是有着极高手艺的南方竹编匠人在南京内府造办处编织制作的。首服采用竹篾编织有两大意图:首先是实用性,编织的网格状竹篾胎很轻,戴在头上轻盈不压重,透气性好,不致闷热。二是物美价廉,由于明代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有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经历,深刻了解百姓的疾苦。建明后,面对经济实力薄弱、百废待兴的局面,特别注意发展生产,惩治各级官吏的贪腐,倡导朝廷上下形成节俭的风气,并且以身作则,如下令皇帝车舆器具装饰用金饰品的一律改用铜代替,所以选用成本低的竹篾作为亲王首服的首选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竹编工艺在明初皇家非常流行。
    结语
    朱檀墓出土的首服,唯一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在已发掘的明代皇家墓葬中,不论是晚于其五十年的梁庄王朱瞻垍(1411-1441年)与妃子合葬的出土了大量金镶玉宝石帽顶、腰带等饰件的梁庄王墓,还是晚于其二百多年的明神宗万历皇帝(1563-1620年)与其后妃合葬的出土了包括皇帝金龙冠、皇后凤冠等金、玉、宝石、丝质珍品的定陵墓葬,作为皇帝、亲王的有机质地的首服,出土时均已腐朽,未曾面世。而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亲王首服是目前国内保存最早的唯一实物,特别是象征着明代亲王礼仪的九旒冕和九缝皮弁,作为皇家礼仪文物,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