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帝王的年号、庙号、谥号、尊号你分得清吗?(2)


    二、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后人在太庙之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清康熙皇帝庙号为“圣祖”(资料图 图源网络)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三、谥号
    谥号(“谥”,拼音:shì,注音:ㄕˋ,中古拼音:zsjiih)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但春秋战国时的国家吴国、越国君主不用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後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四、尊号
    尊号是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历史上君主、后妃在世时的称呼。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乾隆皇帝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乾隆皇帝: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庙号:高宗
    年号:乾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