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乐记》之“乐”音义辨


    文/王齐渊
    今传本《礼记》有《乐记》一篇,尽管人们对于其成书于何时有不同意见,但它总结了先秦儒家对于礼乐文化尤其是乐文化的看法,却是大家的共识。这点只要通读《论语》,看看荀子的《乐论》,就不难明白。然而,当我们阅读这一传统文献的时候,首先便碰到一个问题:《乐记》之“乐”该读何音释何义呢?人们也许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乐记》之“乐”不就是“音乐”之“yuè”吗?
    
    《乐记》之“乐”究竟读什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为《乐记》之“乐”注音11处,其中“音洛”10处,“音岳”4处,这4处“音岳”有3处同时标明可读“音洛”。在陆德明看来,凡文中“乐”之读音可能产生歧义处,一般都应读“音洛”,只有少数需要兼读“音岳”。例如,《乐记》开篇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大家一般以为这里的“乐”读“yuè”,指“音乐”。如果追问:“‘干戚羽旄’怎么会是‘音乐’呢?”传统的回答是:“古人将音乐、歌舞统称为‘音乐’。”然而,陆德明释音却是:“乐音岳,又音洛。”就是说,这里的“乐”其实有两音两义,读“音岳”指“音乐”,读“音洛”指“快乐”。再如,《乐记》说:“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恶,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陆德明释文:“乐,皇音洛,庾音岳。”显然,学者们对这里“乐”的音义有不同理解,南朝皇侃读“音洛”,庾蔚之读“音岳”,陆氏则两说并存。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乐”是“音洛”还是“音岳”,陆氏标注的都是古音而非今音,“音洛”“音岳”均承汉人而来。在以陆法言《切韵》、孙偭《唐韵》、陈彭年《广韵》为代表的隋唐今音系统里,“乐”有另外读音。以《广韵》为例,有释为“音乐”的“乐”,音五角切;有释为“喜乐”的“乐”,音卢各切;有释为“喜好”的“乐”,音五教切。《广韵》虽为今音系统,却与今天的普通话音系仍有较大差别,今人将“音乐”读为“音yuè”,将“喜乐”读为“喜lè”,将意为“喜好”的“乐”读为“药yào”,并不完全符合《广韵》音韵,而与古音就相去甚远了。
    章太炎在《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夹注里提到:“今武昌言尼如泥,此古音也”;“今武昌言女如奴而撮口,此古音也”。我们还可以补上一例:今武昌言“音乐”为“音yuó”,“喜乐”为“喜luó”,此亦古音也。笔者是湖北人,现住武昌,在武昌方言里,“岳”“药”均音“yuó”,“洛”“落”均音“luó”。在古音系统里,“洛”“岳”只是一声之转,完全同韵。在《广韵》系统里,我们尚能看到古音向今音过渡的痕迹,虽然它们的韵部已经有了分别。而到了今天的普通话音系里,“岳”音“yuè”,“洛”音“luò”,“药”音“yào”,“喜乐”之“乐”音“lè”,除了都是去声,它们已经完全不同韵了。而按照清人段玉裁的研究,古音并无去声。古代“乐”音“洛”或“岳”,二音实际上分别出二义,也是两种词性。“乐”音“洛”指“喜乐”,今人多称快乐,是形容词;“乐”音“岳”指“音乐”,即五声八音之总名,是名词。那么,《乐记》之“乐”是应该读“音洛”还是读“音岳”呢?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