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李祥霆:古琴今声(2)


    琴与师
    1940年,李祥霆出生在辽源市的中医之家。父母都喜欢音乐,在他们的影响下,但凡能看到的戏曲曲艺,李祥霆都有机会去看:奉天大鼓、梆子腔、二簧、二人转……
    六岁时,邻居家的小孩无意中发现剧院的墙破了一个洞,刚好可以钻进去。这一年冬天,李祥霆和这个小伙伴几乎天天上午都去看戏,京剧的《捉放曹》《空城计》,新编的《青衣女侠》……各个剧种的戏,李祥霆大饱眼福。
    每天晚上,父亲都会带回从书铺租的书,给孩子们逐页朗读:《雍正剑侠图》《三侠剑》《七剑十三侠》《峨嵋剑侠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浸润到李祥霆幼小的心灵。
    然而,最着迷的还是画画。几乎画什么像什么的李祥霆,小小年纪已在同学和亲友中小有名气,常有亲朋好友找他要画。一只老虎,只照着画几张之后,就不用照着画了,而且还能画得虎虎有生气。
    李祥霆的理想是当画家,可是没想到,一曲《关山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李祥霆在《红楼梦》里读到过琴,在《芥子园画谱》里看到过微小的、大略的琴,他知道琴是高雅的乐器,可是琴究竟什么样,他从来没亲眼见过。问遍周围,谁也不知道哪里买得到琴。后来才听说全东北只有沈阳有位姓马的医生,有两张琴,被称为“马二琴”,但终究也没有机会结识。
    古琴在李祥霆的脑子里扎下了朦朦胧胧的影子,而且再也抹不掉了。他开始痴迷地寻找各种有关琴的资料、文字、图片,后来终于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今古奇观》,看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中有一段关于古琴的形象、特征、结构的描述,他如获至宝,决心按书中的描绘,自己动手制琴。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起点。
    李祥霆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放学回家,路过街边修表的小店,看到修表匠把手表的零件拆下来,清洗后再重新组装,他着迷地在窗外看了好几次,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包括刻图章的、织袜子的、印花布的……他都极有兴趣地用心细看。
    邻居有个木匠,干活儿的时候李祥霆也经常在旁边看他前后做过好几个木箱子,看木匠怎么用锯、用刨子、上漆上颜色。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总爱停下来,去看去琢磨。
    现在,李祥霆迷上了制琴。他找来一块父亲诊所用过的牌子当琴面,用胡琴弦替代琴弦,按钉当琴徽,前后共用一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在1956年秋做成了一张“古琴”。
    带着这张琴,李祥霆和同学在学校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合奏了一曲广播中听来的《关山月》。可是,他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于是,他想到了广播里听到的查阜西和溥雪斋,提笔给他们写信。
    “为了能让他同情我、帮助我,不至于因为我是一个高一的中学生,或者因为忙不理我,就把我做琴的经过告诉他了。”李祥霆说,查老当时是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理事,是中国古琴界泰斗级的人物。信发出去以后,他并没抱太大希望。可是出乎意料,他收到了查老的亲笔回信,信中说:“收到你的信我们很感动,我想要全力帮助你。”查老还问李祥霆的家长是什么职业、能否供他到大学毕业,是否同意他将来搞音乐艺术等问题。
    
    李祥霆(右一)与查阜西先生(右二)在一起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查老问他“是否也喜欢古典文学和数学?”李祥霆说,他其实不喜欢数学,可是查老说,要学好古琴,必须对古典文学和数学有一定修养。古代文人对音律看得很重,把律学看成哲学。他向查老表示愿意努力学习数学。
    收到这封信的那天晚上,李祥霆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就提笔给查老写回信,表达了要学好古琴的决心。没多久,查老给他回了第三封信,信中说,“既然如此,照你的要求,我就收你作徒吧。”
    1957年的暑假,李祥霆来到北京查阜西家学琴。不但不需学费,查老还带着他去北海庆霄楼参加昆曲会月集、逛琉璃厂的古书店、书画店。有一次,他在院中看到查老在门前高台上一针一线地缝扣子,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充满对贤者的敬仰。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李祥霆的心里。这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学者和领袖,除了古琴艺术,查阜西的待人接物给李祥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那年夏天特别热,李祥霆和查老出门,看到一个老太太挎了一筐鸡蛋歇在门外的台阶上。查老想都没想,就对老太太说:“这些鸡蛋我全要了!”老先生对普通百姓的这份同情心,令李祥霆深受感动,至今想起来仍历历如昨。
    那年暑假,李祥霆在查老家待了30多天,学了《梅花三弄》《关山月》等五支曲子。临行前,查老送给他一张清代古琴、两支洞箫、一本《琴学入门》、一册《今虞》琴刊。“查老给了我回程火车票钱,亲自送我到前门火车站。在站前广场的椅子上等车时,看见天要下雨,又出站为我买来一把雨伞。”
    李祥霆至今珍藏着琴谱、《琴学入门》和琴,可惜两支箫在“文革”中损坏了。他一直觉得,认识查老,是自己最大的幸运,这位充满热情的琴坛领袖,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之前,查老写了两封推荐信,一封是给赵沨院长,另一封写给吴景略先生,其中核心的一句:“此生很有发展前途。”这令李祥霆感恩至今。
    两封推荐信起到多大作用,李祥霆也不知道。“他问我的兴趣,我说喜欢写古体诗。我把自己写的诗寄给他,他就在回信中告诉我,我是有前途的。现在总算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
    1958年,李祥霆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先生。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正式进入了古琴艺术世界。
    “古琴在当时,很受国家重视,查老一直担任到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在中国音协主席吕骥的关心扶持下,古琴专业得以发展。但是,当时社会上二胡、笛子、琵琶‘热闹’,却认为古琴是老古董。”在李祥霆的印象中,古琴是被人“无视”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古琴毫无意义,演出也很少。最重要的传统艺术,竟处在最冷门的状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