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唐宋诗举要》选、注、评俱精(2)


    高步瀛先生(1873-1940年),河北霸县人,受学于桐城大家吴汝纶,深于文章义法,《唐宋诗举要》着眼于骨力坚苍之作,这是诗的深切重大之处,高先生可谓直探诗之深曲。在选录的作品中,他给出了大量的考证和注解,点出作品的布局,此外还钞引了沈德潜、姚鼐、方东树、吴汝纶等名家的评语,这一部分尤具价值。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先生钞引了方东树的评语:“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笔法变化,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这种高简的评点鞭辟入里,胜过今人不知多少篇鉴赏文章。至于点出“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对仗,看似简单,却只有懂得作诗之人才能道出。
    又如刘长卿《经漂母墓》: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
    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
    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
    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在此诗的题注里,高先生列出《史记》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的记载,其后附注漂母墓所在地的古今异称。在注诗时,他尽量每句都注出来历,例如钞出《史记·范雎列传》“一饭之恩必偿”的记载,作为“昔贤怀一饭”的出处。诗末钞引了方回《瀛奎律髓》的评语:“意深不露,第四句盖谓楚亡汉亡,今惟有流水耳。一漂母之墓,樵人犹能识之,亦以其有一饭之德于时耳。”高先生自评:“大家咏古诗不屑屑于隶事,观此可见。”点出作品的作意作法,起一语牖启读者之功。
    此书选唐诗84家619首,选宋诗17家197首,唐诗显得畸重。从这个篇幅看,漏选的宋诗佳制实在不胜枚举,而且李杜作品的比例偏大,有两百多首。不过,既然是选本,就不可能没有沧海遗珠之憾。评判一个选本的优劣,不在于看它漏选了多少好诗,而在于其收入的作品是否立得住。《唐宋诗举要》最可贵之处,就是所收之作每首都立得住。是以虽然收录宋诗偏少,但质量已高出不少宋诗选本。
    高先生说诗,也有未尽曲隐之处:
    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盘盘盖世翁。
    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少日拊头期类我,暮年垂泪向西风。
    ——陈师道《东山谒外大父墓》
    这是陈师道拜谒外公庞籍之墓后所写的七律。庞籍是宋代名相兼名将,曾提拔了司马光、狄青等人,晚年被贬,郁郁而终。陈诗第二联“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纪昀不解,认为“东”字应为“通”。高先生以为纪说未安,他的解读是:“上句喻庞之孤直,此句喻当日党议纷纭,不免谤诬,日久则公论自出,当反前日之议论矣。”此说从大处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更须东”三字,仍旧没有着落。翻看诸家解释,从任渊到纪昀再到高先生,其说都未安。
    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中,详细叙述了庞籍的行迹后,对此诗中二联进行了解读:
    后山伤(庞)籍之贤而屡为谗慝所中,致屡被谴谪,陷于悠悠之口,故于诗中用比兴之体,以直木比籍,言其位兼将相,如千寻之木,昂霄耸壑,然其初元以直臣进用,自不致有受贿杀人之事如谏官所言者,以丛篁比韩绛等,言小人当道,结党排陷,如蔓草之难除,使籍不能行其志,不得不避位以去也。籍以人言先知郓州,后知青州,其地皆属京东路,并“更须东”三字皆有着落,殆无一字虚设,非徒然泛然趁韵而已。五六两句即就上文转下,一气呵成,言纵令籍长保富贵,终身不衰,亦不过一时之荣,不足为籍重,所幸平生事业,有司马公之墓志在,贤人君子之言,乃天下后世之所以取信者,故曰“一代功名托至公”也。(《四库提要辩证》卷二十二)
    余先生对陈后山此诗的考证与解读,最为精当。不过,瑕不掩瑜,总体而言,高步瀛先生的《唐宋诗举要》选、注、评俱精,是近世难得的高水准之作。
    原本的《唐宋诗举要》中,收录了曾国藩的评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月新1版《唐宋诗举要》的前言这样写道:“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评语,大抵是毫无文学批评价值的空话,已经全部删去。”经后人如此改编,此书价值不能不说打了一个折扣。不知高先生地下得知,会作何种反应?(作者:邹金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