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晚清秀才的真实生存状态(2)


    项铺老街一居民家中至今还保存有一本《曼卿时文》
    1988年,枞阳县境发大水,丁曼卿儿子先抢稻后抢书,遗憾的是只抢出了一小部分书。后将湿书挑出上几稻箩,几毛钱一斤,街上卖了。
    项铺老街一居民家中至今还保存有一本《曼卿时文》,系民国十一年丁曼卿手抄八股文论,全一册计35篇,字迹工整修丽,读来字字珠玑。其中一篇《米贵如珠说》:“今民国成立,岁屡不丰,或水或旱,五谷鲜登。以致米粟大贵。”一番分析后,丁曼卿得出:“吾不为多此米者羡米贵,吾不能不为少此米者叹如珠也。天乎天乎,亦谁使此米贵如此乎?”这种为民呼、为民忧的声音虽然小而弱,但他毕竟发声了。在《民生在勤论》文中,他写道:“大凡人之为事,在乎勤以图成也。勤可以兴家,勤可以治国,勤可以王天下。勤之一字,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他最后议论总结道:“犬守夜,鸡司晨,物尚如斯,人岂可虚游而不勤哉!”
    
    丁曼卿作
    丁曼卿趣闻
    当时南乡有个前辈陈澹然,恃才自负,狂放不羁,人称“野才”、“狂生”,早年也曾在孔城一学馆执教。丁曼卿20岁时,陈澹然高中举人,陈后上万言书,极论富国强兵之术,因而名震天下。二人世居风光旖旎的白荡湖畔,同饮一湖水,经历相仿。丁曼卿作为邑里晚辈,向陈澹然求教斧正自是正常不过的事。丁曼卿曾在《俚句即呈陈老夫子大吟去斧削》诗中记载了二人的交往,诗曰:“天涯劳碌别情多,风雨萧萧唤奈何?绎帐初临谈笔墨,羁人久困受奔波。吹箫纵乞穷途食,把酒能治雅士歌。行至迷津君止宿,好如飞鸟释张罗。”字里行间感谢陈澹然指点迷津,恍如飞鸟脱离罗网,有豁然开朗之悟。
    “人上一百,七颜八色。”当地丁氏族人认为,丁曼卿才识学问并不逊色于陈澹然,但丁曼卿更重儒理、不事张狂。这从项铺、金社一带至今流传的关于丁曼卿的谐联秩事可见一斑。项铺老街前有一石庵,庵后面有间石室,住着一个姓汪的瞎子,其妻颇有几份姿色,但作风不好。石室又背靠西风庙(现为白云中学址)。当地一问事的请丁曼卿为石庵题联。丁曼卿题的联是:石室背庵,死罗汉独坐中堂,人往人来常闭眼;庵门对市,活观音深居内阁,街前街后尽焚香。
    本来这不过是一副寻常对联,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端倪。上联说汪瞎子眼瞎身残形同“死罗汉”如摆设,下联喻其妻为“活观音”,赞她美貌漂亮,来往到庵、庙进香的人刻意从他家过,多是来和他老婆嫖宿的,“活观音”偷人,“死罗汉”不知情。
    又有一天,丁曼卿在私塾中瞑目坐着养神,学生背错了课文他也不知道。这时,正好他的内弟杨六将(其脸多麻子)来了,出了一上联:丁先生两耳板聋,用铁棍撬开,和悦洲对面——大通。本来想嘲笑丁缦青,但丁曼卿随口应出下联:杨麻子一脸粪蛋,拿钢刀刮下,吕亭驿毗连——平坦(大通、平坦皆为地名)。两人相视大笑。
    从来文士多好酒,丁曼卿也不例外。“晨游别墅晚归家,二子书生一妇纱(纺纱)。窗外夕阳妻酌酒,一盘春韭炒茶花。”这样的清茶淡酒,好不悠闲自在。
    丁浩然记得这位堂兄多喝几杯后,就会将《说岳全传》中的《吉青吟》吟上一遍,“秋月春风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功名富贵今何在,好汉英雄共一丘。”有时还信笔在纸上背书,小注说古人看破世情,今人不必认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