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论语》中的君子准则 你中了几条?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论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标准一: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子曰:“反躬自省,无所愧疚。”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经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不忧”: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知(智)者不惑”:
    
    知(智)者不惑(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
    真正尊崇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有知识 有教养 内心忠诚(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
    它是把学到的知识当成工具,当成一种技能,以之谋一份职业,为自己谋一份福利。
    孔子曾经直截了当地跟他的学生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说,你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
    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