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5:11:42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93岁的于漪老师,是个传奇。 自称是“鲐背之年的老教师”,登上讲台,便秉持一贯的风格,演讲全程脱稿,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而且全程腰背笔挺,工作人员放在她背后的靠垫完全没派上用场。 9月8日下午,在第3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人民教育家于漪来到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为现场和线上的51000多名浦东新区基础教育界的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45分钟的课。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质量。再忙再累,不能忘记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不能忘记教师自身的修为。”她勉励教师们:做“大先生”! “中国人的造字妙不可言。‘大’就是一个人张开双臂拥抱祖国、拥抱人民、拥抱世界,做‘大先生’就要有这样的气派,这样的格局。”说到这儿,她的声音顿挫有力。 每每谈起孩子,谈起和教育有关的一切,她的眼中总会绽放不一样的光彩。生在旧社会,于漪对家国苦难有着切肤之痛。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成为一名教师,最初教历史。一年半后,学校语文组缺少教师,她便“转行”教语文,靠自学啃完大学中文系课程,不断丰富知识图谱,日复一日打磨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20世纪60年代,凭借出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于漪成为上海语文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面对荣誉,于漪总是淡然:“我本身也是学生。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躬耕基础教育事业70载,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在她眼里却有千钧重。“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张单程票,孩子人生的每一站,都有权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任何一环都不能有丝毫懈怠。”于漪说,“教师就是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于漪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65年8月13日,光荣地成为共产党员的那一天。单位组织部门的一位前辈与她谈话:“组织上入党,当然要经过很多年的考验,但思想上入党更重要,因为思想上入党是一辈子的事情!” 这句话被于漪种在心里。“一名共产党员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是一面旗帜,要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永远向上、永远进取!”这些年,教育领域的新课题、新挑战,她始终关注,总在思考。对于当下的“双减”,于漪认为:“‘双减’不光要减课外,学校的效率也要提高。”“课堂里要减负,关键是教师要能够抓住教学的本质。” 在于漪看来,教师要真正做到“教在今天,思在明天”。对于成立已满一周年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她说:“这个平台对我的研究只是一个引子和原点,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广大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能够交流思想、传播育人经验,我们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共同研究新中国教师成长规律,并付诸行动,让我们的基础教育队伍涌现出大量的卓越教师,才不愧对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本报记者 颜维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