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归隐的人,都有一颗躁动的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28 历史大学堂 佚名 参加讨论
他山,原指异国。因为先秦时的国不过区区百里之地,但也是彼时政治上的明确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观念,意思是,任用人才,求取贤能,不要在意外界的因素:他是什么人,他是哪里人。即使是别的山上的美玉,只要合用,我们也该把它雕琢出来。 春秋战国时代 名士在意的是哪里适合生存 中国没有在野党,却多在野的贤士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概念,因为战乱和局势的晦暗多变不得不模糊。士人像失去家园的鸟一样四处迁徙,并不太在意后世读书人所谓的归属感和气节问题,而是哪里适合生存,哪里有名主和机会就投哪里。 如乐毅是赵人,却为燕昭王所用复兴燕国;张仪是魏国人,却跑到秦国为相;孔丘孟轲虽然口口声声维护王道正统,行动上却一点不落时代潮流,整天驾着牛车四处游说兜售自己的学识。而各个国家的君主,也任人唯贤,贯彻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概念。 曹操也曾归隐 工于心计的曹操,也曾归隐 “他山之石”隐喻的是隐士,当然隐士也未必隐于山中。诸葛亮可算是著名的隐士,而且奇货可居,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事实上曹操也是隐士,然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曹操早年曾做过“洛阳北部令”这样的小京官,但不久便辞官在家乡的山后筑屋闲居了,在这期间,他一方面隐居在家乡的木屋里读书,一方面密切关注着朝廷里的一举一动,对时局了若指掌,伺机出山。果然当外戚何进掌权时,他再度受朝廷征召,便一跃成为军队中枢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其显赫已不复是“洛阳北部令”之类的小京官可比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章太炎经世、治学、授业的几则逸闻趣事
- 下一篇:古代哪位孝子尝父亲粪了解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