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每一个归隐的人,都有一颗躁动的心(2)


    不过他这块“他山之石”,野心太大,不但不可以攻玉,反而还会被反噬。
    
    一个纵情声色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归隐的
    知人之明,更胜济世之略
    东晋的谢安也如曹操伺机而动。简文帝时期内乱频繁,强敌压境,司马家族山河风雨飘摇。出家高门的谢安被公认为雅量足以镇安内外,可是,谢安本人却“无处世意”,高卧东山坚不出仕。
    简文帝虽是个窝囊皇帝,可是他虽无济世之略,却有知人之明。谢安虽放情于丘壑,纵意于林泉,泛舟于沧海,但其每次外出游赏,总要携妓相陪,据此简文帝断言:“安石必出。”
    毕竟,一个纵情声色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归隐的。
    
    真正的隐士,隐的不是形,隐的是心
    真正的隐士,隐的不是形,隐的是心
    钟子期、嵇叔夜、陶渊明、孟浩然、林君复、王冕,都是真隐士;范蠡、曹操、诸葛亮,他们或者“隐居以求其志”,或者“去危以图其安”,是介于隐士与朝士之间的士,身隐了,心未隐。
    但对古时的在位者来说,错过了贤士,损失最大的是自己,而仁人智士的效忠,唯有以诚意去换取。
    再淡泊的隐士,再无求的人,也希望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认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