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名臣:主审和珅的状元王杰(4)


    三、审判和珅
    且说王杰侧身庙堂,正是和珅权倾当朝的时代。和珅,是乾隆中叶以后得宠的,他入军机后更是炙手可热。此人善于窥伺乾隆意图,因而弄权作威作福,对不攀附自己的大臣,则等机会在乾隆生气发怒时构陷;对那些给他行贿者则为之周旋,或故缓其事,以等到乾隆息怒禀告。由于这个缘故,不仅大臣,连一些亲王都去巴结他。和珅每次入朝时,一些文武大员都要伺立道旁,夹道迎送,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人们称这种迎送的人墙为“补子胡同”。
    
    和珅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杰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时,与祸国误民的和珅同殿列朝,但从不巴结,且与他分席而坐,同室不同语。和珅凭着自己势力显赫,凡遇到军国大事多擅自决断,同朝的大臣多隐忍不言,但王杰常挺身而出,力争到底,直到和珅让步。
    “貌仅中人”的小老头王杰,不买和珅的账,且嗤之以鼻。和珅恨他,几度在乾隆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但乾隆深知王杰人品和操守,斥为“流言蜚语,不足听信”。和珅见乾隆这样维护王杰,陷害不成,只得改变计划,拉拢王杰。一天在朝房等候陛见,王杰坐在一个角落里搓手自暖,和珅走过来搭讪说:状元宰相,您的手若柔荑,真好!王杰冷冷地回答:“手是好,但不会捞钱,有什么好?”这一句话,便让和珅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和珅虽然对王杰怀恨在心,但也拿他无可奈何。正如《清史稿》中所说:“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乾隆退位后,做了太上皇,在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驾崩。由于大臣此前不断揭露巨贪和珅的真面目,嘉庆对和珅其人德行早就知晓,尤其对其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但碍于他父亲乾隆宠爱,一直没有下手。乾隆去世,嘉庆立即就借口宣遗诏传旨抓了和珅,让王杰主审。正月十三,仅过了10天之后,嘉庆帝就宣布王杰主审和珅得出的20条大罪,下旨抄家。王杰审理后,依法判决和珅斩刑。嘉庆帝审查案宗,“犹以和珅尝任首辅”的缘故,不忍看着和珅身首分家,曝尸菜市场,将判决的斩刑改为全其尸的投环自缢。
    据《清史稿》记载,王杰先后两次图形紫光阁。嘉庆皇帝对王杰礼遇有加。王杰辞京还乡之日,所携带之物,仅几十箱书而已。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重。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盛赞王杰的做人和为官。归韩城后,王杰每有陈奏,嘉庆总是亲自批答,语言和婉,有如对待家人。
    王杰过80岁生日时,嘉庆命陕西巡抚方维甸专程带着御制的贺诗、题匾及赐给王杰的珍宝等到韩城登门祝贺。王杰去世后,嘉庆赐金2000两归葬,并评谕云:“先朝耆旧,久直内庭,忠清劲直,老成端谨。”随之晋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号文端。祠联云:“文见长,清风两袖,不畏权贵;端品高,直道一身,敢斥邪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