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楼宇烈:现代中国人能从四书中学什么?(2)


    那么四书里面,我们今天来读这些书,我们有的可能会认为这是为封建主义服务的,儒家嘛,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思想就被认为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而且把它看成政治的东西,政治哲学嘛,好像就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其实我想啊,我们要搞清楚,儒家是要为社会服务,它是要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刚才我们讲儒家是来治国的,所谓治国,也就是来治理我们的社会,而治理社会中间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儒家的重点是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传统的三教其实跟我们现在人类社会碰到的三大矛盾有密切相关。人在社会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呢,第一个问题就是人跟天地万物的关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人与自然的矛盾。道家的思想,可以说要让我们尊重天地万物,协调好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人类在世界上碰到的第二大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我们讲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儒家呢就在这个方面着手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那么人在世界上遇到的第三大问题呢,就是我们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身心之间的矛盾,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之间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佛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要解决我们身心的矛盾。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这几个方面和今天要解决的人类社会三大矛盾呢可以说是相应的。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古人的智慧,所以我们来读古圣贤的书并不是来学知识,而是要来学他们的智慧。那么这些智慧集中起来在什么地方呢,就集中在修养上。因为一个人只有把自身修养好了,才能够处理好跟天地万物的关系,才能够处理好跟他人的关系,才能够处理好身心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因为处理不好这三大关系,处理不好自己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处理不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处理不好生命的关系,所以产生很多烦恼痛苦。
    在儒家的思想里面,集中的一点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认同自己的一种身份,或者叫做名分,儒家推崇“礼”,建设“礼”,礼治的建设的落脚点在哪儿,就落脚在明伦。我们到各个地方的孔庙里面去看,一定会有一个殿,这个殿就叫做“明伦堂”。因为儒家推崇礼,通过礼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是个处于什么身份的人。儒家曾经把这个社会的身份分为五大类,就叫做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五大类。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哪还有什么君臣啊,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没有君臣关系,但君臣关系所体现的内涵我们社会还有没有?因为君臣关系体现什么内涵,体现领导与被领导,上级和下级,那么我们今天社会还有没有?我想还是有。儒家通过礼来让我们每个人都来认识到我们的身份,通过礼来让我们每个人去尽我们的职和责。我们想想,如果社会上面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尽伦尽职,或者说是尽伦尽责的话,那么我想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是有序的,就会是和谐的,你父母尽父母的责任,子女尽子女的责任,你身处什么地位就什么地位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这个社会不就在有序地运行吗?前两个月我在报纸上看到,报道我们国家的导弹之父钱三强先生,报道他身前教导他的子女,他怎么教导他的子女呢,两句话,一句是做你该做的事,第二句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我一想这不就是尽伦尽职了吗?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你就把你这个身份该做的事情做好它。我想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同样要强调这样的尽伦尽职。很多人烦躁来源于什么,来源很多,其中有一个来源就叫做不安本分,这个不安本分是我们很多烦恼痛苦的非常重要的根源。可能我们现在因为受到很多近代以来的教育,都是叫人不要安于本分,我一旦叫你们安于本分,有人会说这是封建复辟,其实我们亲自去体验一下,或者反思一下的话,我们一定会意识到我们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不安本分,我们老想做本分之外的事情,而你又做不到,所以烦恼痛苦就来了。在中国魏晋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不安本分,觉得这个外界的关系对自己的束缚太大了,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嘛,个性自由嘛,可是社会的各种制度,或者说是礼教把我们束缚住了,多不好啊,所以魏晋的时候出了很多名士啊,名士们放荡不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名士光着身子在屋里面待着,有朋友来看他了,有朋友来,你赶紧穿好衣服啊,你一个人在屋里面你光着身子就光着身子,来了朋友你得穿着衣服啊,你光着身子见客人多没礼貌啊,他不穿,朋友来了就来了呗。朋友说你这太不像话了,我来看你,你就这样来接待我啊,他说我从来就是把天地当做房子,把房子当做衣服,你自己跑到我衣服里面来了,你还说我没有礼貌,魏晋时候有这样狂妄的人。不守礼仪,所以当时有些学者就讲了,“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乃尔”,也就是你遵守这个名教也同样有你可以得到快乐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地来做作呢?没有必要。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社会有社会的存在的规范要求,个人只有遵守了社会存在的共同的规范,那么你才可以得到你充分的自由,否则你没有任何的自由。有人说孔子不是到了七十多岁才有自由的嘛,还从心所欲呢,不要忘了后面还有几个字呢,要不逾矩啊,不逾矩才自由啊,逾了矩就不自由了啊。所以从哲学的高度讲,哲学里讲,认识了必然才叫自由,你要和必然去对抗,那你哪里有自由,比如说驾车,你要是遵守交通规则,那你自由自在地开,可你说这交通规则给我束缚住了,我不遵守它,你看你有自由没有,你闯红灯就把你扣下来了,你逆行也把你扣下来了,就没有自由了。所以任何的自由都在一定的规则之下的自由,人生的修养在于让我们懂得规则,懂得这个规矩。儒家在这方面就告诉我们,儒家讲,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来提升我们自己的遵守人生规律的社会规律的这么一个自觉的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