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傩舞:戏剧舞蹈的“活化石”(3)


    
    关羽傩神像
    保护传承不遗余力
    永靖县的傩舞戏特征突出,研究价值较高。首先它具有古典戏剧的古拙质朴的特征。上承汉唐,下启明清,至民国,到建国,数百年间传承不衰。二是具有原始民间文化的土生土长,古朴、凝重、深沉的特征。三是具有黄河文化的特征。粗犷豪迈,在迎神祭祀的宗教氛围中透出幽默乐观的民风。四是受中外及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交融,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傩舞戏集歌舞及戏剧的特征于一身,而又显得古朴生动,对于研究古典戏剧、民族民间歌舞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在研究黄河中上游民俗、民族文化方面,更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活资料。挖掘、抢救、保护永靖傩舞戏这个几被湮没的民间古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对传承和弘扬中华古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姬永顺告诉记者,他18岁就担任了姬家族河湟鼓舞第十代传人,见证了永靖县委、县政府对这一文化的保护工作。他认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傩文化的保护开发,通过挖掘整理、编排舞剧、开展交流活动等措施,使该县傩文化艺术这一瑰宝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县上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方案》等文件精神,将傩舞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永靖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永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傩舞戏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县上确定杨塔、三塬、王台、红泉四乡镇的18个村(庙)定为傩舞戏文化原生态重点保护点。同时,深入傩文化原生态保护点,挖掘和搜集有价值的民间傩文化资料,并及时归纳整理,编辑出版和制作了《甘肃永靖傩舞戏》、《河湟鼓舞》等书籍和音响制品,为传承、保护和开发傩文化艺术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从2000年开始,在先后举办的四届黄河三峡旅游文化艺术节和重大节庆活动上,将傩舞戏作为艺术表演类重点节目进行传承性演出。2005年6月,永靖县傩舞队代表西北地区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活动,首次把乡傩搬上了国际舞台,并荣获“展演银奖”和“踩街活动优秀表演奖”,使这一民间艺术大放异彩、惊艳于世,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承、弘扬傩舞戏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县上举办了大型傩文化艺术展演、踩街表演、田野采风、研讨会等系列主体活动,来自省内和江西、安徽、贵州、陕西、青海等省的24支傩舞表演队参加。这次活动对傩文化的传承、保护、交流、研究和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国傩文化艺术节期间,来自全国的傩舞文化专家和学者与村民一起沉浸在粗犷的原生态傩舞表演中。同年,永靖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傩文化之乡”称号。
    傩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间艺术,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风俗,是进行人类学、宗教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活化石”。傩非神非鬼,却有神的庄重肃穆,鬼的怪诞离奇,它是舞,是戏,是民俗,是土生土长源远流长的乡间文化……
    在充满神韵的黄河三峡,在黄河三峡之畔的群山中,在群山间翻滚的麦浪中……傩留下了神秘的影子,依然分享着乡民耕作收获的喜悦,传承着萌生于华夏农耕文化田野中的人文精神和生存理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