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在马关条约签订地忆李鸿章(3)


    “此血可以报国也!”
    下关注定成为李鸿章一生的伤心地。
    在春帆楼背后,有一条山间的草丛小径,通向李鸿章下榻的接引寺。标识牌上写着:“李鸿章道。”
    
    李鸿章道
    
    李鸿章道
    据说甲午大胜,日本朝野轰动,民间泛滥着狂热。每天去春帆楼会场的李鸿章,为防不测,总是避开大路,特意拨开草丛,走这条偏僻小径。
    但即便如此,被军事胜利煽动得几近疯癫的日本人,热盼战争扩大,生怕春帆楼和谈成功,唯恐事态就此罢休。一名叫小山六之助的右翼团体“神刀馆”成员在下关潜伏许久,一日在这条小径上断然拦路,对准李鸿章的头就是一枪!
    这一枪,倒是打出了和局。
    李鸿章的被刺令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欧美各国纷纷谴责日本,并表示不能坐视。被动中的伊藤博文勃然大怒,咆哮道:“宁将自己枪击,也不应加害中国使臣。”日本天皇也被惊动,急忙派出御医前往护理,皇后还亲制绷带以示慰问。
    由于自身理亏和担心列强干涉,日本决定在条约中减少一亿两白银索赔作为让步。李鸿章苦笑,叹这一抢挨得值得。但日方依旧步步紧逼,伤势未愈的李鸿章考虑到事态严重,不得不抱伤与会。
    在台湾问题上,日方坚决不让步,就此出现一个历史性的经典对话——李鸿章说:“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何必如此着急?”伊藤博文恬不知耻地答道:“尚未下咽,饥甚!”
    最后一次谈判的时间长达5个小时,李鸿章说得口干舌燥,但日方丝毫不肯让步。晚上7点半谈判结束,李鸿章走出春帆楼,外面已是无边的黑夜。李鸿章心里清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旦签订,自己必然要背上千古之骂名。正如他自己所说,“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