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大暑|蝉鸣扯着嗓子 炎夏引吭高歌


    
    很喜欢一首大暑的诗:  
    你从遥远的地方赶来  
    来赴夏日的这场盛宴  
    夜空里一缕星痕  
    在微风起处摇曳  
    随手扯一片云彩  
    就是一场狂风暴雨  
    蝉鸣扯着嗓子  
    歌唱阳光灿烂的日子  
    萤火虫提着灯笼  
    在夜空里静静地读诗  
    这样的幸福,是属于夏天的奢侈  
    夏将去,秋将至  
    愿你的生命永远有盛夏  
    永远阳光灿烂  
    大暑,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2018年7月23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大暑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历书》中说:“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说来也怪,明明是夏天的尾巴了,老天却卯足劲把太阳的火扇到最旺,几乎要把万物晒蔫过去。 
    南宋曾几说“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古人亦有谚语“大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夏日炎炎,大暑实难耐。 
    王安石说“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大暑时节,虽炎热至极,但万物生长也极为繁茂。唐代诗人刘禹锡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讲述的是大暑时节多变的雷雨天气。高温酷暑配上雷雨天气,所以这个时节往往又闷又热,土地湿润,天气炎热,最适合草木生长。此时节,万物疯狂汲取养分,从作物到花草都进入疯狂生长的状态。 
    大暑,草木葱葱郁郁,白鹭归巢站在岸边的石头上纳凉,稻田里的麦子开始微微低垂,棉花在风中安心等待着人们采收,夏日里的苹果正泛起红晕,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丰收的日子终究要来了。 
    消暑,是贯穿整个夏天的主题,现代人奇招出尽,自不待言。千年前的生活家白居易却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唯有绿树清风,人反而愿意安定下来,静坐片刻,遥望树下阳光斑驳,心中亦有如凉风拂过。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躲在屋里睡懒觉避酷暑,也真是难得的快乐时光。 
    对农民来说,大暑远未到闲的时候,他们忙着打理作物,也忙着祈求雨水到来。农谚云:“禾到大暑日夜黄”,作物吸收大量的阳光和水分,才能长得又快又壮。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暑炎热少雨,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之说,雨水是他们真正的奢侈品,只有伏里多雨,才能囤里多米。 
    而在华南西部地区,雨水却极为丰沛。夏天午后,如果西方有雷电闪现,雨势很快就会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躲都躲不及。 
    时节变幻,总会给我们一些考验,但也会带给我们期盼。不论阳光灿烂,抑或大雨滂沱,我们都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成。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变潮湿了。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前后常有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苦夏
    大暑天,艳阳四射。这个时节,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苦夏。
    年少的时候不懂苦夏,中年尝遍百味之后,才开始明了“苦”的意义。品味“苦”,是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
    作家冯骥才曾言: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煎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中,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面。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人们顶着毒日头沉默又坚韧地苦斗……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盛夏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司马迁也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世间人物,莫不发奋于“苦”,大暑的苦夏,最适合安静地奋发修行。
    大暑·习俗 
    暑热至极,那么自古以来,大暑又有着怎样的风俗雅趣? 
    吃伏食丨老北京有谚曰:“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吃伏食有“伏日作汤饼辟恶”之意,汤饼泛指一切面食。
    大暑时节人们吃“伏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有谚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有着神奇的消暑功效;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吃“伏食”还有一种:吃热性食物进补,如在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人们会在大暑时节“喝暑羊”,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湘中、湘北还会在大暑时节吃童子鸡;有些地方还会“晒伏姜”,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贴伏贴丨伏贴是俯首帖耳面对酷暑的意思,“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三伏时节人们经常贴“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效果。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等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伤风咳嗽等有奇效,还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伏茶|古时候很多农村有个习俗,就是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那里每天都有专人煮茶,斟好供人们消暑解渴,这种茶当地人便叫“伏茶”。 
    送大暑船|在浙江沿海地区,像台州,很多渔村都有送大暑船的民间习俗。传说清朝同治年间,葭址一带常有病疫流行,到了大暑尤为厉害。当地居民认为是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江边建起了一座“五圣庙”,时常进行祈求许愿,希望祛病消灾,后来还合力造一艘五彩大船,放上各式供品将“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   
    夏夜观流萤|仲夏夜的浪漫,正在于观赏流萤。萤火虫一般出现在杂草丛生处,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夜幕流转的疏云,树梢间抑扬顿挫的蝉鸣,如同星河一般幽幽闪烁的点点萤光,这样的夏天最为难忘。 
    大暑节气的习俗还有很多,大暑期间,我国福建莆田会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温州煎青草豆腐。在民俗活动上,浙江沿海会送“大暑船”,过去人们还会送“瘟神”,即在河船上举行祭祈活动,将船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无踪。
     
    大暑·养生  
    大暑时节,不要让身体过度暴露在高温环境,以免体温调节机能下降,平时要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进行户外运动时,要选择透气衣物,打伞和戴遮阳帽,最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仁丹、清凉油等药品。
    大暑时节,人们情绪容易烦躁,激动,喜欢乱发脾气,心情不好,应注意进行日常自我调节。“调息静心,长如兆雪在心。”是古代夏季养生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切忌过于激动、急躁愤怒。在大暑之日,可敛息涵养心神,压抑心火,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不可多食肥腻、辛辣、煎炸食物。但是,要注意不可只吃水果和蔬菜,偏食容易造成蛋白质缺乏,体质下降。平时,人们要注意适当补充矿物质和蛋白质,食用黄豆、绿豆、青豆等豆类,可食用瘦肉、鸡肉补充蛋白质。
    忌食过于生凉食物。早餐要吃热的食物,以提振胃气。早晨由于夜晚的阴气未散,人体内的肌肉、神经、血管还处于收缩状态,吃冷食会使各个系统收缩得更厉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讲究“冬病夏治”。专家提醒,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是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疾病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有上述慢性病,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综合自“大道知行”“物道”公众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