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一”字诗:中国古诗中的“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南唐后主李煜曾经有一首很奇特的《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种形式独特的“一字诗”的诗歌形式打破了自唐朝以来的诗歌的传统要求,突破创新,令人眼前一亮,读来也使人耳目一新。
    
    虽然这只是一种游戏性的文学形式,但是却比一些严谨的诗歌作品更有趣味。再加上诗人如果别具匠心,独出心裁的话,一定能够把笔画最少而且最为简单的“一”字变得充满诗趣与价值。而且我们在头脑中想象出相应的意象并且逐步形成意境的话,就有一种电影镜头转换的蒙太奇手法的感觉,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字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蒙太奇手法应用而典范。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种所谓的“雕虫小技”怎么能和一本正经的诗歌相提并论?但是这些技巧和趣味恰恰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其实诗歌都是来源于最初我们觉得不起眼的东西的。而且从本质上说很多诗歌都是用来表明志向与抒发感情的,虽然需要受到一定的规则限制,但是这些诗歌都是作者思维活动的外化,因此必然带着作者的主观色彩和技巧变幻于其中。而往往就是因为这种主观色彩会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就是因为这种技巧变幻会让我们眼前一亮。宋代大才子苏轼就非常喜欢在技巧变化上下功夫,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他在诗歌技巧方面往往是最出众的,这都表明了苏轼在诗歌领域炉火纯青的技艺。
    苏轼就曾经留下过“一字诗”这种文学形式的作品,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宋代苏轼《回船一字诗》
    其实这里有着一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苏东坡有一次打算乘船过江去拜访友人,不料来到渡口时,却见渡船刚刚驶离。苏轼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认识苏东坡这位大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后来苏东坡就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首精妙绝伦的《回船一字诗》,最终让船家叹服,很快就把船摇了回来并且恭恭敬敬地扶苏轼上船。
    这首诗是非常具有生活的趣味,而且是苏轼急中生智创作出来的一首诗,足可见作者他的才华横溢。这首平实浅显的诗歌通俗易懂,类似于慢镜头转换的蒙太奇手法,将不同的意象罗列起来并且有着内部的顺序,丝毫没有堆砌感。
    这里让我不禁想起来了马致远的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是意象的罗列但并让不让人觉得有那种堆砌感,就像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一样,完全没有因为“一”字的重复而让人觉得单调乏味。
    这种“一字诗”虽然不能“等大雅之堂”,但是却能够有着很大的趣味在其中,更有烟火气,更能接地气。
    古代女性地位很低,但是却出了不少才女,出了李清照和谢道韫等,在清朝还有一位善于写数字诗的才女---何佩玉。这位才女曾经写过一首很有韵味而且自然天成的《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这里也是连续用了十个“一”字,但是一个“一”字后面就是一个独特而且富有意境的景物,因此将其连缀起来就有了一种类似于电影镜头切换的蒙太奇手法的效果,非常巧妙。这里作者就运用自己的才思使得。寥寥几十字却意境全出,使人在头脑中也逐渐勾勒出相应的景致,让人如临其境。
    “一字诗”正是凭借自身的灵活才能更巧妙地表现景致,形成一种别有韵味的意境。而且一个“一”字之后就有一个意象,给人一种的电影镜头切换的蒙太奇式的感觉,移步换景,景景皆奇,令人心旷神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