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五月初五“端午节” 不该只有粽子和假日


    
    五月初五为何叫“端午”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周处给后世中国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不过在中国百姓心中,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是他除三害的故事。图为周处处三害故事插图——周处斗蛟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不该只有粽子和假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这是明代边贡所作的《午日观竞渡》,后两句描写人们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如今端午节还有多少人会读这样的诗歌,体味古人的情怀,感受其中的忧愁?怕是寥寥无几。很多人已经把端午节当成了粽子节,人们会想吃枣粽子还是吃肉粽子?或者想这是国家法定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吗,去哪玩一圈?
    然而,端午节不止有粽子和假日,还有历史和民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很多地方还会佩香囊、饮雄黄酒,有避邪驱瘟之意。
    可如今,赛龙舟难觅踪影,佩香囊更是鲜有人知,只有吃粽子还传承的比较好,老人们还会自己买粽叶包粽子,年轻人就只会吃了,超市、网上购买方便快捷,难怪人们会把端午节当成粽子节。
    端午节还有文化和情怀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苏轼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的诗句,描写了当时妇女欢度佳节的场景;唐明皇李隆基有“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举杯遥祝大好河山……如此有文化底蕴和含金量的节日,却淹没在了商家打折、促销、牟利的氛围中,变成“吃喝玩乐”的假日,实属可惜。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文化内涵的延续,我们要做的是尽全力把这笔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进而升华,发扬光大。万不能舍本逐末,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洋节,而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所以,端午节不该只有粽子和假日,更该有“粽子香飘庭院,艾叶高挂门堂,香包芳香四溢,龙舟开锣竞技”的盛景,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