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六月六习俗漫谈


    农历六月初六,相传为“天贶(kuàng)节”,又称“晒书节”。民间传说:宋代时有一年六月初六,上天赐给宋真宗赵恒一部天书,赵恒将天书视为珍宝,收藏起来。为了防止“天书”霉蛀,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他都要把天书拿出来曝晒。后来读书人也在六月初六这天,将所藏的书籍、字画摊在太阳下晒,故称六月初六为“晒书节”。
    在我们农村老家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习俗,这个习俗很有科学道理,因为每到梅雨季节经常下雨,家中的衣物很可能受潮发霉。农历六月,正好是梅雨季节过后,进入伏天,太阳也最热最辣,人们都在这时,特别是六月初六这一天,把家中的各种衣物拿出来放在太阳下面晒,有红的、绿的……所以称之为“六月六,晒红绿”。经“晒伏”以后的衣物就不会再转潮发霉了。
    又传说六月初六是皇帝晒龙袍之日,老百姓不得与皇帝同晒,要从初七起才能晒衣物,人们又称之为“晒福(伏)”。
    “六月六,包饺子”也是农村老家的风俗。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饺子吃,据说吃了六月六的饺子就不会疰夏,也不会生灾。
    农村老家也有“六月六,百索绳子(端午节给小孩系的)甩上屋”之说。还传说,六月六,百索绳子甩上屋后就被喜鹊叼去造七彩桥了,为的是让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相会。
    至于家乡农谚“六月六,种红绿”,就是在六月初六前后,家家户户忙着种红豆、绿豆。还有姑娘们在六月初六这一天用凤仙花的花汁涂染指甲,作为应时打扮,现在已不见了
    农历六月初六,民间就有“六月六,请姑姑”的习俗。每逢这天,出嫁的女儿领着孩子,会同夫君,兴高采烈地回到娘家,和父母、姐妹兄弟团圆;娘家人也会拿出最好的食品,殷情招待。如果哪家的闺女没有和夫君一起回家,就被视作不正常,还会引起左右邻舍的猜疑嘀咕:莫非此家翁婿……
    “六月六,回娘家”的来历,据说和春秋时期的晋国宰相狐偃有关。他聪明能干、勤理朝政,又是保护、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的功臣。晋国的百姓和官员都很敬重他。每年六月六过生日时,总有无数的人送礼拜寿。时间一久,狐偃慢慢变得蛮横无理。亲家直言相劝,却遭到狐偃当众责骂羞辱,一气而死。女婿恨岳父不讲仁义,伺机为父报仇。次年,晋国遭灾,狐偃受命出京放粮,临走不忘纳财,说六月初六必回来过生日。女婿决定这天大闹寿筵,杀狐偃。妻子听后,心惊肉跳。想起父亲的养育之恩,便在六月初五偷偷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泄露,只好呆在家里等岳父来收拾自己。六月初六,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看见女婿就像没事一样,两人策马回相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了。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
    这件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愁解怨、免灾去难的吉祥。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女儿节”。“六月六,回娘家”,可以说是我国最悠久的“女儿节”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