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服饵、美容和食疗(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说西方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所居,上有吃了令人不死的奇药,于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皆曾派人求取不死之药。燕齐一带的方仙道,亦专以服食却老方为秘传的神仙方术,祖述仙人羡门高、安期生之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以谷道、祠灶、却老方见武帝云:“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服饵派先是寻找仙药,后是自己按医方配药。其术流传到唐代,方药甚多,其大要在于补脑髓,健脾胃,滋养肾阴和肾阳,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作为修道的基础功夫。从服饵药品的种类看,唐代以前仍以金石药为上品,包括丹砂、金玉、钟乳石、云母等,而后逐渐重视草木药和动物药,包括药草、灵芝、菌类、树脂、鹿角及某些动物的器官。唐代之后,服饵方多和内丹术相配合,制成膏、丹、丸、散、汤液等药剂,有却病健身之效。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云:“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天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俗人见浅,但知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但识五谷之疗饥,不知百药之济命;但解施泻以生育,不能秘固以顺养。故有服饵方焉。”又说:“故服饵大法,必先去三虫。三虫既去,次服草药,好得药力;次服木药,好得力讫;次服食药。依此次第,乃得遂其药性,庶事安稳,可以延龄矣。”
    道书中四季服食药方甚多,据《四气摄生图》:春三月以茯苓、菖蒲、栝蒌、山茱萸、菟丝子、牛膝、细辛、续断、巴戟天、防风、山药、天雄、蛇床子、柏子仁、远志、石斛、杜仲、苁蓉共一十八味,炼蜜为丸,可治男子五劳七伤之症,补心肾,和气血,强身健体。夏三月服补肾茯苓丸,亦治男子虚损之疾。其方以茯苓、杜仲、附子、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山药、干地黄、细辛、石斛、苁蓉、生姜共一十三味为蜜丸,禁房事及冷猪、鱼肉。秋三月以茯苓、防风、白术、细辛、山药、泽泻、附子、紫菀、独活、芍药、丹参、苦参、桂心、干姜、牛膝、山茱萸、黄芪共一十七味为蜜丸,亦可补肾治五脏虚寒之疾。冬三月以茯苓、山药、肉桂、山茱萸、巴戟、干姜、白术、牛膝、菟丝子、细辛、防风、泽泻、柏子仁、牡丹皮、附子共一十五味炼蜜为丸,可治男子五劳七伤等虚损之症。以上方剂实际上皆为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
    道书中所载去三虫方,并非皆指道教中的三尸虫,其中多有驱杀体内寄生虫的药方。如《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以漆、芜菁子、大黄、酒“以微火合煎为丸,先食服如梧桐子三丸,十日浊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虫皆烂下。”另有服食槐子去三虫方,以及服食茯苓膏方、黄精膏方、松脂方、胡麻方等。其中茯苓膏以茯苓、松脂、松子仁、柏子仁制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