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从宇宙进化看道学


    作者,陶同,中国科学院思维科学所
    道学有两千多年,在这历史过程中,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本文拟从当代科学前沿、宇宙进化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探讨。
    一、与新宇宙学是否巧合——“有生于无”
    古代宇宙学和哲学是混为一体的,对宇宙有种种说法,例如:宇宙是上帝造的;宇宙永恒存在,它不存在创始和尽头……。其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学说,那就是认为宇宙是由无诞生的,复归于无。中国的道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西方也有宇宙是从虚无中创生之说。(约翰·D·罗《宇宙的起源》,第4页)}这种认识虽然是人类初期并无科学依据的推测,但却与今天的科学结论相似。这是否巧合呢?不能完全这样说。在中国,百家争鸣的当时,为什么别的学派没有得出这样的认识,而唯独道家得出这样的认识呢?这是道学家们依据他们的经历、学识、智慧,发挥人类的自知性、创造性,思考的结果。当时科学并未提供什么实证,他们为什么能得出与今天相似的结论呢?这就像孩童,他们并没有什么绘画的知识和技法,但往往画出连大师们也为之倾倒的天真豪放、拙巧夺人的绘画。人类童年时代的哲学思考也正是这样,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且很粗略,但却与今天科学研究的结论惊人的相似。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在常人是思维的对象,在天才只是直觉的对象。一些智能超人的大智,往往能超越理性的思考,越过逻辑的桥梁,获得常人难人获得的认识古代道学的鼻祖老子的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的许多论述与新宇宙学通过观察、试验、实验以及数学计算所得出的结论很相似。
    首先,他对宇宙的创生的论述就是如此。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不管在西方还是东方,对宇宙是怎样形成的都有许多相似的说法。例如,认为宇宙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我国就有天地万物是金木水火土构成之说,西方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米利都派也提出世界纷纭复杂的万物是某个本原演化而成的。有的认为是气,有的认为是水,有的认为是“无定形的”……。之所以提出世界是某种本原构成的,是因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认识是,宇宙是永恒静态的,所以它必然是由某种本原构成。这种思想后来发展为哲学上占统治地位的本原论,有的说世界本原是心,有的说本原是物,有的说两者都是本原。虽然他们在什么是本原上有所争论,但其共同之处就是宇宙是何本原构成是哲学首当其冲的基本命题。从而把世界的哲学研究引入一个不存在的“宇宙本原”之争的误区。
    当代科学已充分说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停发展演化的时空质连续统。也不是由什么本原构成的,而是由无通过量子的跃迁而诞生的。笔者在拙著《进化中的宇宙》中阐述宇宙诞生和演化的过程时,曾指出老子两千年前所作出的推测与当代科学的结论是何其相似。
    宇宙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今天不仅为绝大多数的科学家所共识,而且已广泛地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去了。新华文摘曾转载一科学普及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中就有一个题目是“你相信宇宙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吗”,连被调查的我国农民也有一半以上回答是“相信”。真理是不能用人数的统计来确认的。但为什么大家都认同大爆炸说呢?因为它已有充分的科学实证。最早的科学实证之一是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的红移现象,说明所有的星系正在向远处退去,也就是说,宇宙正在膨胀。以其膨胀的速度来计算,在140亿年前,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聚集在一点,那是一个无体积的奇点。换而言之,140亿年前宇宙就是由那个无的奇点引发大爆炸而诞生的。此后又有许多新的实证作了进一步的证实。
    二、两种哲学研究的方向——本原论和演化论
    哲学是涵盖一切、指导一切的,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有着广泛和深远的渊源,从而不仅为我国传统哲学研究开辟了重要的道路,而且对由此而及的社会、人文等的研究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发掘和发扬这些思想渊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发展到今天,本原论像人类初期猜测构成世界的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一样未免显得太陈旧古远了。今天的科学已说明,心、意识、思维是人的一种信息加工功能和这一功能在人的其它功能的协同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心与物不可同时而语,不仅仅从时间来看它们的产生就相隔140亿年,如果说宇宙之初就有心,那么这心是什么呢?是上帝的绝对理念?而且科学已说明宇宙是从无开始大爆炸的。无为什么能大爆炸呢?量子力学已有力地说明的确可以从无中获取一切。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量子一会儿出现了,但一会儿又没有了,再一会儿不知为什么又从无中冒出来了。科学大师玻尔说:谁要不为这感到惊讶,谁就不懂得量子论。宇宙正是从无开始通过量子的跃迁而创生的。创生之初,宇宙是一个“果壳状”的四维欧氏球面,它演化为洛仑兹时空时,巨大的真空力量使宇宙发生了暴胀,暴胀的速度超过光速,当真空能都转化为物质能,暴胀停止,宇宙开始热化,引发了大爆炸。随之而来,宇宙进入有序膨胀期。
    老子不仅“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认认识与此相合,排除了本原说和神创说,而且在宇宙演化上,他的认识与与科学宇宙演化史也有相似之处: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宇宙学揭示:宇宙由无通过大爆炸诞生后,是一代一代进化而产生万物的。宇宙是第一代,它是万物之祖,她产生的第二代是由质子逐步进化为原子、分子、星云星系等越来越高级的物能自组织系统。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非知的自组织系统第三代——越来越高级的生物,再由生物进化为宇宙的第四代自知自组织系统人类的。当然由于今天科学的发达,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实证和依据,而且使我们能更精确更严密地揭示了宇宙是怎样一步步进化的过程和动力,并展示了未来宇宙进化的前景。这些已不是人类初期的猜测,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证、试验和数学计算基础上的。
    本原论的哲学却与此相反,把宇宙看成是静态不变的,把人们引入本原论争论的误区中去,不仅排除了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和发展的原因。不可能引导人们去发挥和发展人在宇宙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人的价值;而且在逻辑上也是混乱的,唯心论既然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心,为什么还说有一个在心之外的物呢?同样唯物论既然认为世界唯一的本原是物,为什么还说有一个在物之外的心呢?与科学揭示的实际不符加上逻辑的混乱使传统哲学和人类的相关认识陷入长期的误区。走在认识前沿的科学家对此有许多尖锐的分析和批评。如:“(传统哲学)的基本错误在于把肉体与精神看作是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精神和精神与肉体关系上的一切混乱和矛盾,……都是这种范畴错置造成的”。时至当代,仍然去研究心与物那个是世界本原,不啻古人把世界说成是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一样是非科学的,占统治地位的本原论已走向穷途。无怪,当今世界出现了“哲学终结”的说法。关于这,笔者在《物件学—大爆炸与哲学的振兴》一书中作过论述,这篇短文就不细谈了。
    试想哲学如果从老子开始就沿着宇宙是由无创生并一步步发展演化的路子走下去,就会少走多少弯路,
    三、人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辅万物之自然”
    宇宙有其进化的方向和法则,人们不仅要懂得和遵循进化的方向和法则,而且要真正从内心把遵循这些法则和把握这方向作为自己的乐趣和需要,发挥人在宇宙进化中的作用,才能顺天意,才能不为大成而有大成。老子主张“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与此理相合。
    对此有必要将人类在宇宙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稍微展开来谈谈。
    人是宇宙的第四代自知自组织系统。是迄今宇宙中最先进的一代。
    宇宙140亿年来进化已历四代。宇宙的第一代即宇宙本身,是自足自组织系统,它没有外对象,只有内对象——她的子孙,宇宙不要外力的帮助,就能自控自调而生存和进化。今天我们进入数字时代,但宇宙早在一开始就是用数字来进行自调控的。宇宙有一套精确的恰似系统工程的自然常数,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质子的重量、四种力的大小等等。有了它们,宇宙才能井井有序的演化,直到140亿年后今天进化为这样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样子。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数字略有改动,宇宙就可能早已变为一个可怕和丑陋不堪的样子了。例如,引力大一些,宇宙可能早早地便坍塌,也不可能有生物,更不可能有人类的出现了。那么是先有这么一套系统工程的数据,还是先有宇宙的呢?当然是先有这么个宇宙,人们才测算出它原来有这么一套精确的系统工程的数据。为什么宇宙恰好有这么一套精确的系统工程数据的呢?科学指出:可用人择原理来说明。人择原理有两种,一是强人择原理,认为:“遥远角落发生的每一个量子的跃迁,都使我们这里的世界分岔,变成成千上万个它们的副本。”(德·威特:《量子力学的基础》,“关于量子力学的多宇宙解释”B.Sdewitt,AcademicPress1971版)宇宙分成了无数的副本,其中的某一个正好符合数学定律,就是今天我们生存的宇宙。另一是弱人择原理,认为正因为我们的这个宇宙恰恰有这么一套精确的系统工程数据,所以才有我们,才有我们来思索为什么宇宙会有这么一套系统工程数据。
    宇宙的第二代是从质子到星系的物能自组织系统。物能系统没有神经,但也有进化的“遗传基因”和“识别能力”。它的“遗传基因”就是进化的对象性,世间无物无对象,无物非对象,有对象就有对象性,对象性就是对对象的倾向性、指向性。比如地球对其引力范围内的东西都有万有引力将其吸引的对象性,人对其爱的人有关爱的对象性,对其恨的人有仇视的对象性。物能系统通过发射某种粒子来发挥其进化的对象性去寻找、识别、结合其进化的对象。例如最早的质子和中子便是分别发射携带强作用力的称作胶子的粒子相互寻找、识别、结合而进化为核子的。核子又发挥进化的对象性,发射光子与电子相互寻找、识别、结合而进化为原子。这种寻找、识别、结合的进化对象性,从此一代代保持、延续和发展下去成为自组织系统进化的基因和动力。
    进化是进化的进化。即一代代进化的对象、对象性、进化的方式、进化的效果、进化的动力发生了进化。第三代生物是非知自组织系统。其进化的对象性又发生了进化。不是通过发射粒子相互寻找、识别、结合而进化,而是具有了信息功能,它的对象性是以信息为前导、以本能为指向而生存和进化的物件性。求生和延续后代的本能,总是使生物通过信息,以信息为前导去寻找食物和配偶。它们虽然有了信息功能,高级生物还有大脑,但它们没有自知意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去做。只是靠一代代遗传和发展的本能来推动的。所以叫非知自组织系统。
    人类是宇宙的第四代,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和体现,再次发生了进化的进化,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不再像前几代那样通过改变自身而进化,人类的对象性是以自知的需要为指向,以自知的信息为前导来进行创造,与创造对象结合而进化。与望远镜结合而具有了比鹰还敏锐的眼,与汽车结合而比任何兽类都跑得快。与宇宙飞船、计算机相结合而进化为当代人。人的进化是超进化,是超自身自然而进化。人有外对象也有内对象,内对象就是其自己,人能把自己分为两个,一个是控制的我,一个是受控的我,控制的我总是按自知的需要为指向,自知的信息为前导指令受控的我去进行种种生存和进化的活动。所以人类称作是自知自组织系统。
    自知的人在宇宙进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类之前的几代也进行创造,例如,宇宙创造了质子、核子、原子等等,生物创造了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鱼类等等。但那是非知的创造。只有人类进行的才是自知的创造,即按自知的需要和可能去搜集信息、加工信息,创造出世上尚无,进化所需的事物。人类逐步认识了宇宙进化的方向和规律,就能自知地去参加和促进宇宙及人类的进化。并把这一对象性创造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使命、第一需要和至大快乐。今天自知创造已是宇宙进化的火车头。人类应充分发挥其“无为”的辅自然的作用。
    老子所说的道就是自然之道,就是宇宙演化、进化之道。真正明了了这大道,就能做到无欲、无为,就能真正地去辅天地。
    四、把促进宇宙进化的本身作为自己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无为而为”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子提倡“无为而为”是消极的,这是对“为”的误释。这句话中的第一个“为”不是“去做”,而是“为了”的意思。为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不做的“无为”,而是不为什么的“无为”。那些不懂得大道的人终曰为谋求“文采,利剑,饮食,财货”之类的私利而去做种种丧天害人之事。“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为什么说知道和奉行大道的人就能“无为而无不为”呢?是因为懂得宇宙大道并付诸实践的人,把辅自然的本身作为自己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而不懂得宇宙大道的凡俗子却做不到无为,他们时时事事都是有所“为”。他们总是把所进行的种种活动作为“为了”获取活动之外目标的一种手段。比如治理国家,并非真的是为了国家兴旺,而是为了获取治理国家之外的个人的野心私利,当官不是为民服务,而是满足他们的虚荣和奢侈,他们“心为绪使,情为欲牵,安得言天地之道哉”?只有那种懂得宇宙演化之道,一心辅宇宙进化而不为一己之人,才能无不为。
    对“无为”,老子作过许多具体的解释:那就是“欲无欲”、“常无欲”、“不争”……。人的一己欲望有很多,只有脱离了一己低级的本能欲望,而为大道,就能无为而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正是这个意思——除了为“辅万物之自然”,就不再为什么了。“辅”字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不做,而是不为了一己,要做“辅”自然之事;“不敢为”,也清楚地说明“为”是为了的意思。老子将“辅”和“欲无欲”“不敢为”放在同一句话中,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为”,是指不为一己地去行大道,两个“为”字的发音和意思都不相同。那么大道是什么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宇宙的进化,辅万物之自然,即要发挥人类在宇宙进化中的作用,促进宇宙之进化。
    人在“辅自然”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宇宙进化了140亿年,第二代放能系统的进化用了100亿年,第三生物用了38亿年,由生物进化而来的超进化的人类迄今只有六七百万年的历史,文明史只五六千年,主要的成就是近一二百年取得的,进化由于人类自知的创造更是呈几何级加速度发展着。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后的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说,100年后人类将开始移居其它星球。笔者预测五万至10万年后人类的后代——宇宙的第八代、第九代将星火燎原,布满整个宇宙1250亿个星系。去创造一个无比发达、进化、美好的宇宙天堂。人类在宇宙中担当着何其重要的自知促进加速进化的作用。
    五、自知自组织系统贵在自知——“知常容,……道乃久”
    要“辅自然”,必须要做到“无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人是自知自组织系统,控制的我总是用自知的信息为前导,以自知的目标为指向来指令受控的我去进行种种生存和进化的活动,自知是首要的。老子的认识也与此相符,他指出:“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只有认识到宇宙进化之大道,才能从内心把促进宇宙之进化的事作为自己的追求。(进化就是奉献。奉献是进化的必需、必然和美德。是人最大的快乐和最高的追求,与曰月并存,与宇宙同辉。)
    为了说明自知的必要和重要,老子又指出:“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对为学(为了之学)曰益自知,那么,为一己的“为”就曰益减少,最后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凡夫有各种一巳欲望者就做不到无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只有做到不为什么,才能治好天下。他进而指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里“无事”即“无为”。治理天下不是为了什么,若是为了一己的什么,就不足以治天下了。所以老子又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上面存在为了一己之心,当然也就不治了。
    在认识方法上,传统哲学认为一切都是矛盾对立的。从而把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些内容也按此来解释。其实这是对老子道学的一种误解。老强调的是对象,而不是矛盾。矛盾只是指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象,却不仅是指一切方面,而且与一切方面的关系是一个整体。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一,注意老子所指是任何一个事物,它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对象性,上下、左右、难易……;第二,注意这“相”字,万物对其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对象性。物件性,如前已述即一种倾向性、指向性。无物无对象,无物非对象,对象是非此亦此,非我亦我……(略)。存在就是对象。事物对其对象都有不同的对象性,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而发生和发展着。对此,老子举出了一些例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一切都是相互对象性地产生和发展着。不能用简单的矛盾对立来认识事物,而要从一切对象和一切对象方面的相互作用的整体来认识和分析。领导层和人民也是不例外,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多种对象性关系的整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好静、无事、无欲都是“无为”的多个方面的对象性。它们构成的是一个整体的领导和人民之间的对象性发展关系
    六、演化两段律——“反者道之动”
    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他认为宇宙和种种事物的规律是反其向而动。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宇宙从无开始最后还会归于无,而且万物都由无到生,然后复归于无。星球星系是由无到有的,人、生物也是由无到生的,但后来还要毁灭、死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万物将复归于三、复归于二、复归于一,再归于无。这与新宇宙学研究的结论是相合的。
    宇宙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诞生之初宇宙是热平衡态的,然后由平衡向不平衡,由无结构向有结构,由无序的混沌状态向递序,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进化。但进化是有止境的。宇宙的演化可分为兴衰两个阶段。在宇宙有序膨胀期,宇宙是处于一直膨胀进化之中;但在宇宙的后期,宇宙将向相反的方向演化,由有序向无序,由高级向低级,由非平衡向平衡,由复杂向简单发展,也可用两个字来概括即通常所说的“退化”。这是因为宇宙的引力和斥力接近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或是引力大于斥力而收缩坍塌,最后复归于无;或是引力小于斥力而失控膨胀,物质都逐渐蒸发、消失而复归于无。引力与斥力究竟哪个大,尚无定论。但不管是坍塌还是失控膨胀,宇宙的后一段都将向着与其进化相反的方向演化。这是自然规律。
    宇宙的兴段有多长时间呢,是要由宇宙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来决定。引力是由宇宙的重量来决定的。据推算,宇宙的明物质有10的48次方吨,而暗物质有多重尚难以测定,宇宙中的明物质与暗物质重量相加是宇宙的重量,如果超过临界值的1%。宇宙可能在10000亿年后坍塌,如果超过10%,则可能在1000亿年后坍塌。相反如果小于临界值,也可按此推算宇宙将于何时开始失控膨胀。也就是说,不论将来是坍塌还是失控膨胀,宇宙的进化还将持续几千亿或几百亿,至少几十亿年。作为今天宇宙最进化的一代的人类,应在这一时期发挥自己的自知创造的作用,建立一个无比繁荣美好的宇宙。
    然而,当今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如罗素却散布宇宙一段论——从其诞生起就一直在熵增、退化,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和天才的光辉都将埋藏在宇宙毁灭的废虚中。宇宙未来是要退化,但那是宇宙再进化许多亿年后的事了,为了我们这代和子孙万代的幸福,我们应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创造未来和生活,而不是悲观消极,混吃等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宇宙的未来会怎样,还应等着瞧!杞人不别忧天,说不定在宇宙未开始坍塌或失控膨胀前,人类能通过高度发达的科技,迁移到另一个正在兴起进化的宇宙上去了。
    七、难免的局限性——周而复始
    不过,老子所说的“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宇宙中的事物,虽然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但并非简单地周而复始。生物生下来就向着死亡的方向运动,但这不是简单的一辈辈的重复,而是不断地超循环,突破重复的怪圈,一代代的进化,所以才能从质子逐步进化为星系,从单细胞生物逐步进化为今天的人类。社会也一样新社会的诞生,就意味着它将来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但社会发展史说明,旧社会一次次被新社会代替,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社会不断突破循环的怪圈不停发展的必需和必然。
    我国古代的哲学有很多流派,其中道学不仅与今天的科学有相合之处,而且也只有道学有着系统的论述和著作。它是我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传统对道学的解释和继承,由于受到时代和科学认识的限制,常常有所贻误,今天有必要站在当代科学的前沿去重新审视识传统,还道学一+--个真面目。以利扬弃道学的传统,继承其思想的精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类的进化和哲学、科学的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