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


    作者按语:拙文《玄女的起源职能与演变》原发表于《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最近在台湾淡江大学网上发现一篇有关文章《“九天玄女”研究初探》(http://mail.tku.edu.tw/fanmj/letter14.htm),大部内容是从拙文抄袭的。我已经写了批评文章,刊于学术批评网:《令人生疑的〈“九天玄女”研究初探〉——评台湾淡江大学何宜儒先生的抄袭之作》(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2686&type=1001)。
    现在贵网刊出拙文原文(文字没有改动,但格式略有调整,主要是将脚注改为尾注),以正视听。
    内容提要:本文引证大量历史文献,勾画出玄女神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玄女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汉魏两晋时期她身兼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术数神等多种职能,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和黄帝之师。在此期间,玄女被纳入道教之中后,地位更加显赫。宋以后,玄女在道教中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在通俗小说和民间祭祀中又演化为命运、佑护之神和送子娘娘等,开始向民间化发展。
    玄女亦称九天玄女[1],民间往往尊之为玄女娘娘或九天玄女娘娘等。[2]对于这一中国古代神话、道教以及民间传说与祭祀中的著名女神,学术界曾有过一些研究,为了弄清其面目,笔者不揣简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其起源、职能及发展脉络等再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玄女的起源
    从有关典籍的记载来看,玄女并非汉代才突然出现,她当源自先秦甚至上古的某种崇拜。对于玄女的起源,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
    1.玄鸟说
    大约成书于六朝时期[3]的《黄帝问玄女兵法》载: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4]
    当代神话学家袁珂据此推断:“这个‘人首鸟形’的玄女,当即《诗·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玄鸟’的化身。玄鸟神话羼入了黄帝战蚩尤神话,就成了玄女来帮助黄帝制伏蚩尤的神话了。”[5]
    这个变化是如何完成的,袁珂先生并未说明。大概玄鸟与玄女都有“玄”,玄鸟之“鸟”与玄女之“人首鸟形”有相似之处,由此得出以上结论。
    郭沫若在解释玄鸟之“玄”字时强调“是神玄之意”。[6]古籍中以“玄”表示神玄者甚多,如《老子》中的“玄之又玄”、“玄览”、“玄牝”等。玄女之“玄”亦为此义,但这并不能证明其与玄鸟之“玄”有什么必然联系。至于“人首鸟形”,古文献中时有记载,如《山海经·西山经》所载的“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等。但玄鸟在古文献中被释为燕子或凤凰,又为殷商之祖,[7]却未见有“人首鸟形”之描述。玄鸟没有玄女所具备的“人首”这一极为重要形体特征,不能将二者等同看待。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献汉代纬书《龙鱼河图》载:
    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8]
    此处玄女乃上天之神,虽未具体说明是否人形,但从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当有特别说明,如对蚩尤兄弟之“兽身人语”,便专门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应为“人首人形”之神,与玄鸟之“鸟形”无任何关系。
    玄女“人首鸟形”之形象出现在较晚的六朝时期,是道教兴起之后产生的新形象。从《论衡·无形》“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汉书·郊祀志》“五利将军亦衣羽衣”,以及汉魏时期流行的“羽人”、“羽士”、“羽客”和“羽化”等说法来看,人着羽衣当为早期道教中神仙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很可能是玄女“人首鸟形”形象产生的历史背景。据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测,玄女既是从天而降的天神,自然需要有能够飞翔的羽衣。[9]于是,人们(或许道士)遂给原本“人首人形”的玄女穿上羽衣,使之成为“人首鸟形”的怪异之神。
    2.女魃说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有女魃助黄帝战胜蚩尤事: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胡万川先生将玄女和女魃联系起来:九天玄女是由黄帝蚩尤之战神话中“天女魃”所衍变出来的女神,原来大概是属于旱魃之神,可是后来一变就变成了人首鸟形的玄女。[10]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女魃被称为“天女”,与玄女同为女神,女魃所衣青衣之“青”(黑色)又与玄女之“玄”(黑而有赤色)相似;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女魃与玄女都被认为是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女神,于是很容易产生玄女即女魃所衍变的联想。但如将文中之“女魃”与前引文献中之玄女相比较,便可看出两者差异甚大:第一,女魃是遵从黄帝之命来对付蚩尤的大风雨的,玄女则是上天派遣或主动降临来为正在一筹莫展的黄帝出谋划策的。第二,女魃是“黄帝乃下”,须听从黄帝的指挥,[11]而玄女的地位远远高于黄帝,以至于黄帝对其“稽首再拜,伏不敢起”。第三,女魃受黄帝之命直接参战,以旱止雨,玄女则向黄帝传授兵法神符。二者地位如此悬殊,很难把它们强拉在一起。此外,女魃为“所居不雨”的旱灾之神,[12]也与作为天神(玄女的职能详见后)的玄女无涉。故女魃说难以成立。
    3.天神说
    孙绍先先生认为:玄女乃中国上古天神,起源于古人对天的崇拜。“玄”本义为天色,《易·坤卦》有“天玄而地黄”之语,《康熙字典》解“玄”为天色;《说文》释“玄”为“幽远”,当是“玄”字的第一引申义。故“玄女”即是“天女神”之意。天神为女性,显然与上古对女性的生殖崇拜有关,女天神为人崇敬的主要原因也必与其非凡的生育创造能力有关。[13]
    笔者以为,天神说有其合理之处,[14]但未能完全涵盖玄女神的属性。从现存的早期有关文献来看,玄女当来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而不仅仅是与之有关。我们注意到,在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有关玄女的汉代文献中,除了指导帮助黄帝战胜蚩尤之外,玄女还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传授房中术的女神。(详见本文第二部分)房中术文献中的“玄牝",“玄门”等术语皆与玄女有密切关系。玄牝、玄门,语出《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葛洪《抱扑子内篇》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畅玄》)有学者指出:《老子》论“道”,重点是天地万物的生化。为了说明这个“道”,其以一个至大无外、其深无底的生殖器即“玄牝”为喻,说一切“实有”都是从这个“虚空”产生。[15]如果说,“玄牝”等语汇在《老子》中是一种比喻,那么在有关房中术文献中则为实指:
    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而黑,齿落更生……玄牝之门,庶几可求。(《列仙传》卷上《容成公》)
    在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房中术书《合阴阳》中有:“入玄门,御交筋,上欱精神,乃能久视而与天地牟存。交筋者,玄门中交脉也”[16]等句。此外,《洞玄子》中的“玄圃”、《素女妙论》中的“玄珠”等,亦皆为同类语汇。不少学者认为,玄牝、玄门、玄圃和玄珠都是女性生殖器的代称。[17]
    由此,我们似可以认为,玄女的“玄”与房中术语汇“玄牝”等的“玄”当为同一含义,皆深远神玄之义,而牝又为女性所特有,与玄女之“女”暗合。所以,玄女很可能来自“玄牝”之类远古的女性生殖崇拜。有学者指出,隐名为“玄素”“容成”等的房中术是由殷周巫史之学演化而来,最早可追溯至先民的生殖神崇拜。[18]也有学者认为,讲房中术的玄女也许就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女法师(巫)。[19]上引孙绍先文则从天神说角度即肯定了这一点。
    二、玄女的职能
    关于玄女的职能,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称:“玄女未详,或云天帝女,一云即西王母。”李干忱《破除迷信全书》称:“据传这是上古的龙女。”[20]孙绍先先生认为玄女即上古天神,玄女形象为人首鸟身,与天神的职司性质相合,玄鸟很有可能就是玄女的变体形象之一;玄女、女娲、西王母可能是“三位一体”的天神变异现象;玄女主兵杀之职,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只能理解为天神的权威之一。[21]周晓薇认为,玄女乃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司兵女神。[22]胡万川称玄女是掌劫大神、兵法天书的传授者、英雄人物危机的救助者、以及英雄未来前途的指引者。[23]一些宗教学方面的著作提到,玄女还是常与素女并称“玄素”的讲房中术的女仙。[24]
    以上诸说对理解玄女的职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有偏颇,主要是论者未能充分利用汉代特别的魏晋以来有关玄女的大量传世文献。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察认为,在宋代以前,玄女的职能主要有:
    1.房中术神
    如果我们承认玄女来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那么在玄女的诸多职能中,其身份首先为房中术神。房中术与性崇拜的目的尽管有所不同,前者在于养生、延寿乃至成仙,后者在于种族之蕃衍昌盛,但两者在性神秘方面却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通过男女交媾来达到目的。
    最早记载房中术玄女神的文献始于汉代,托名刘向成书于东汉的《列仙传》卷下《女几》载:
    女几者,陈市上酤酒妇人也。……遇仙人过其家饮酒,以《素书》五卷为质,几开视其书,乃养性交接之术。……行文书之法,如此三十年,颜色更如二十,……遂弃家追仙人去,莫知所之。云:玄素有要,近取诸身;彭聃得之,五卷以陈。女几蕴妙,仙客来臻。倾书开引,双飞绝尘。
    上引文中的“玄素”,既是房中术神玄女和素女的合称,又是房中术经典《玄女经》和《素女经》的合称,甚至常常又是房中术的代称。由上可知,在汉代,房中术之一的玄素之道已被视为成仙得道之术,女几因掌握该术而得以绝尘飞升。
    房中术为道教的方术之一,玄女作为房中术神依然居于主要地位。据葛洪《神仙传》卷四《张道陵》载:张道陵“其治病事皆采取玄素”。魏晋时期,房中术更加盛行,“房中之法十余家”,“玄素、子都、容成公、彭祖之属”[25]而“玄素”列其首,房中经有《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天门子经》《容成经》,[26]而《玄女经》位居第一。葛洪的神仙道教以房中为长生成仙之道,据其所载,确有人因修炼玄素之道而长寿或成仙:
    容成公者,……行玄素之道,年二百岁。(《神仙传》卷七《容成公》)
    甘始者,……行房中之事依容成玄素之法,……在世百余岁,乃入王屋山仙去也。(《神仙传》卷十《甘始》)
    昔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抱扑子内篇·极言》)
    上引《列仙传》中的女几似乎也由是而得道成仙了。
    《玄女经》在《隋书·经籍志》医方类中尚有著录:《素女秘道经》一卷并《玄女经》,但在以后的中国史志中未见记载,似已亡佚,幸赖日本人丹波康赖撰于永观二年(984)的《医心方》才得以保存或部分保存。《医心方》以养生为主,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共三十卷,卷第廿八《房内》为中国古代房中术著作之辑录,分为三十篇,明确为《玄女经》的或与玄女有关的有《至理第一》《和志第四》的一部分,《四至第十》《九气第十一》《九法第十二》的全部。据《医心方》可知,《玄女经》不仅具体地介绍了房中术的方法,而且还有与中国哲学精神一致的房中理论:
    《玄女经》云:黄帝问玄女曰:“吾受素女阴阳之术,自有法矣。愿复命之,以悉其道。玄女曰:“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辟张,二气交精,流液相通。……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华英。”(《至理第一》)[27]
    通过以上文献,我们可以明确:汉魏时期,玄女在社会上特别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响。玄女与素女是房中术的老前辈,彭祖、老聃是她们的学生,黄帝的飞升也有赖于她们的法术,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于首位。这些都说明了在玄女房中术方面的神圣地位。
    2.战神
    玄女作为指导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女神,其根据主要为本文前引《龙鱼河图》《黄帝问玄女兵法》等有关文献。此外,还有《绎史》卷五所引《黄帝内传》称: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28]
    玄女在此似乎又成了黄帝的军需官。但不管如何,玄女具有战神的职能是没有疑问的。[29]
    关于玄女的战神职能,笔者以为很可能源自一种附会。黄帝战蚩尤神话由来已久,先秦文献中多有记述,[30]而明确玄女参与其事的最早文献却是汉代纬书《龙鱼河图》。也就是说,玄女此前本与黄帝战蚩尤神话无关,此时却突然成为这场传颂已久的圣战中举足轻重甚至扭转乾坤的角色。《龙鱼河图》固然有声有色地描画了玄女的神威,但作为纬书,论者对其常持怀疑态度:
    到了汉人伪造《龙鱼河图》,更神乎其神地说“黄帝摄政……”由《汉书·王莽传》及新莽量刻辞看,王莽自称是黄帝之后。当莽居摄时,有翟方进乱,讨之;……我认为《龙鱼河图》所传说黄帝伏蚩尤事,正隐射王莽讨翟方进之战,所以将汉代所通用的武器“刀戟大弩”也搬到史前时代黄帝伐蚩尤的战场上去。……大体说来,古籍中所传一切的史前神话,都会搀杂著书者时代器用及背景。[31]
    我们由此推测,此时被附会上去的玄女,既然可以代表天命来支持王莽自认的祖先——黄帝,应原本即已有相当实力,是早就享有盛名的一位女神。而其盛名之取得,与之作为房中术神不无关系。《汉书·艺文志》称:“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乐和有节,则和平寿考。”汉代方士以房中合气求长生不老,巫觋则在民间行房中术疗病去疾,[32]作为高级养生之道为时尚所推崇。《汉书·艺文志》房中类所录八家(仅存书目)中,从书目看虽未见与玄女有关者,但玄女在房中各家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的学者根据《列仙传·女几》推测:《玄女经》是西汉时就有的古书。[33]我们从前引《列仙传·女几》以及《论衡》中确可看出,[34]房中术玄女的影响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是黄帝之师(房中术方面)的玄女,被拉大旗作虎皮,改造为政治神话中的重要角色(增加了一项新职能),为王莽的政治斗争服务,是不足为怪的。从而使玄女也走过了房中术神——社会影响日益增大——最终被附会为战神这样一个历程。
    3.丹药神
    炼丹兴起于战国时代,时人视为长生不老之术。道教产生后,外丹黄白术又成为道教的重要方术。玄女作为丹药神至少在魏晋时期已很有名气,《抱朴子内篇》就有记载:
    合此金液九丹……皆当祭,祭则太乙元君、老君、玄女皆来鉴省。(《金丹》)
    凡作黄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烧五香,香不绝。(《黄白》)
    此处所载,道士炼丹时需要祀神,玄女等神皆来视察监督,其为炼丹时的佑护神无疑。结合《抱扑子内篇》以“还丹金液”为“仙道之极”、“九丹诚为仙药之上法”,(《金丹》)以及“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仙药》)等说法,可知玄女在丹药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道教中还流行着玄女授黄帝以丹经的说法。唐人王瓘撰《广黄帝本行纪》[35]称:
    黄帝……登稽山,陟王屋,开石函,发玉笈,得金鼎九丹之经,复受九转之诀于玄女。
    成书于晋以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36]所载更为详尽:
    黄帝受还丹至道于玄女。玄女者,天女也。黄帝合而服之,遂以登仙。玄女告黄帝曰:“凡欲长生而不得神丹金液,徒自苦也。虽呼吸导引吐故纳新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神仙度世,与天地相毕,与日月同光,……”
    此处玄女提出的丹药理论与《抱扑子内篇》推崇丹砂等金石矿物为升仙上药的说法是一致的。
    据洪迈《夷坚志》补卷第十二《赤松观丹》,玄女还亲自炼过丹药,后世在其炼丹处建立了宫观:
    婺州金华赤松观,相传为九天玄女炼丹之所。云丹始成时,凡三粒,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瘗于隐所,一以自饵。盖不知几何世矣![37]
    《夷坚志》为宋代作品,所记当为当时流行已久的传说。同书乙志卷第七《毕令女》还记载了玄女传授“道家所谓回骸起死”之“秘术”的传说。[38]看来,玄女不仅能使生人长寿成仙,亦可使死人起死回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炼丹术中,玄女还是丹药的主要成分——汞(水银)的隐名。[39]《魏伯阳七返丹砂诀》(黄童君注解)谓:天生玄女(水银,位于太阴,故曰玄女),地出黄男(硫黄),皆禀灵气。炼丹砂成水银,再炼水银复成丹砂,变炼七转,即可通灵,谓之七返灵砂。[40]
    以上记载表明,玄女不仅为丹药之佑护神,且有一套丹药理论,并亲自炼过丹,甚至还成了丹药原料的隐名。因此,玄女确是一位丹药之神。
    4.术数神
    “术”是方术,“数”指气数,术数就是用各种方术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与命运,是古代的预测学。术数起源于原始宗教文化,后发展为道教占验术,主要有:图谶、占星、择日禁忌、望气、风角、易占、太乙神术、六壬、奇门遁甲等。道教术数典籍《黄帝龙首经》序有“黄帝将上天,次。召其三子而告之曰:‘吾昔受此《龙首经》于玄女’”[41]之谓,而《抱朴子内篇》即已著录《龙首经》一书,据此,可知最迟在东晋时期,玄女就已具备了术数神的职能。[42]
    有关术数神玄女,历史上曾产生过大量文献,现仅录史志中明确标有玄女之名的此类图书书目如下:
    《隋书·经籍志》:《玄女式经要法》一卷
    《旧唐书·经籍志》:《玄女弹五音法相冢经》一卷胡君撰
    《新唐书·艺文志》:《玄女式经要诀》一卷 胡君《玄女弹五音法相冢经》一卷
    《宋史·艺文志》:《占风九天玄女经》一卷 《玄女金石玄悟术》三卷 《玄女玉函龟经》三卷 《玄女五兆筮经》五卷 袁天纲一作“孙思邈”《九天玄女坠金法》一卷 《玄女三廉射覆经》一卷 《玄女常手经》二卷 《玄女遁甲秘诀》一卷 《玄女式鉴》一卷 《玄女关格经》一卷皆六壬占验之诀 玉枢真人《玄女截壬课诀》一卷 《玄女简要清华经》三卷 《玄女墓龙冢山年月》一卷 《玄女星罗宝图诀》一卷 《玄女十课》一卷 《玄女断卦诀》一卷 《九天玄女诀》一卷
    以上图书除《占风九天玄女经》列入“天文”类外,其余皆列入“五行”类。这些图书至元明时已多亡佚,无法见其原貌,但通过保存于《道藏》中的《黄帝龙首经》(隋唐宋各代的史志皆有著录)和《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仍可窥其一斑。
    《黄帝龙首经》上下经各三十六占,法用六壬。分述七十二项占吉凶法,如占岁月利道吉凶,占嫁娶祠祀吉日等。其占法属六壬遁甲一类,以年月日之干支及所值星宿相配,依其间阴阳之冲和生克,定人事之吉凶。[43]《黄帝授三子玄女经》言视日辰吉凶之术,凡十四条(似有缺佚)。第一条述与人期会吉日良辰;第二条言占求物法;第三条以下皆述娶妇嫁女之日辰。[44]此外,保存在道教中的《九天玄女课》[45]《玄女房中经》[46]《九天玄女灶告秘法》[47]等有关典籍,亦与玄女密切相关。这些都说明玄女具有术数神职能。[48]
    以上介绍了作为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和术数神的玄女的大致情况。应该指出的是,根据有关文献,我们可以进一步认定,上述四种职能不同的玄女并非毫无关系的四位女神,而是身兼四任,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抱朴子内篇》中,玄女既是房中术神又是丹药神。题为孙思邈所撰的《玄女房中经》,述房中宜忌日辰,表明了房中术神玄女和术数神玄女的密切关系。唐代兵书《太白阴经》卷十《杂式·玄女式》称:“玄女式者,一名六壬式,玄女所造,主北方万物之始,因六甲之壬,故曰六壬。”[49]体现了术数神玄女与战神玄女的内在联系。《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载:“玄女教帝三官秘略五音权谋阴阳之术。玄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是为战神玄女所为,又载:“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是为房中术玄女之所为。
    此外,在房中术、战争、丹药和术数四个方面,玄女皆为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地位甚高[50])之师,此亦一神四任之有力内证:(1)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遂“与天地乎罔极”;(2)“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3)“黄帝受还丹至道于玄女”,“遂以登仙”;(4)黄帝“受《龙首经》于玄女”,并将此术数典籍传之于世。因此可以确定,作为黄帝之师,[51]玄女是一位身兼数职的神通非凡的女神。
    三、玄女的演变
    周晓薇在《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一文中认为:玄女故事的主要发展脉络大致有两条,一是在自宋以后道教典籍及有关记载中,玄女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约定俗成的情节;一是在明清小说中玄女已完全脱离了与黄帝神话的种种瓜葛,成为一位独立的女神,但“其司掌军事、传授兵法的专门职能则始终如一,没有变化。”此说不甚确切。如上所述,玄女在魏晋时期已至少具有四种不同的职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产生出一些新的职能。以下,我们就玄女在唐宋以后的演变情况做个大致勾画。
    唐宋以降,随着道教内丹学的兴起及宋明理学的冲击,[52]房中术神玄女和丹药神玄女逐渐失去昔日的光辉;也许与历代王朝对于术数“妖术”的禁绝政策(虽屡禁不绝)有关,[53]术数神玄女的影响也日益减弱,以玄女名义推行的诸种方术,部分转入民间甚至地下,部分保存于道教之中,大部分则逐渐失传。在元明清各代正史史志中,标有玄女之名的图书竟无一载录,即为明证。
    与此同时,战神玄女独放异彩。这固然是由于宋代君主把黄帝认作祖先,从而抬高了在黄帝战蚩尤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战神玄女的地位。[54]更为重要的是,战神玄女的形象和事迹显得更为生动丰富并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相比之下,其它三位玄女除了神秘性之外鲜有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在神话传说中,一神数职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因其某一方面形象突出,社会影响很大,人们便把一些与之无关的职能和功绩加诸其身。但随着新形象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原初面貌在有些情况下反而模糊不清了。就这样,具有鲜明生动艺术形象而又神通广大的战神玄女,由于更易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终于彻底从其原形(房中术神)异化出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与房中术丝毫无关的神祇。以至有人在评介玄女时,除了战神职能,其它几种职能根本未予提及,甚至将其来源附会于玄鸟、旱魃之类。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此后,玄女的影响日益民间化并由此而出现了一些“民间神”的职能,这种影响与变化主要表现在通俗小说和受道教影响的民间祭祀之中。通俗小说中最早出现玄女形象的,当为成书于元代的《宣和遗事》。其中有宋江杀阎婆惜后,为躲避官兵追捕,藏入屋后九天玄女庙避难并受天书一段情节。该情节被明代小说《水浒传》承袭,《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内容较《宣和遗事》有许多增演;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又有宋江得玄女兵法大破辽军一节。此外,在《平妖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女仙外史》等明清小说中,亦有玄女形象。
    仅就《水浒传》看,第四十二回中的玄女与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有所不同。第八十八回中的玄女是历史上战神玄女的进一步发展,她所指导帮助的宋江当时正代表正统王朝对“夷狄”辽国作战,与传统中的玄女支持正统的黄帝战胜邪恶的蚩尤的模式是相同的。与此不同,在第四十二回中,玄女的职能不仅有所发展,被赋予传达天命预示未来的新职能,[55]更重要的是,她所支持的已不再是黄帝式的正统人物,而是与正统王朝相对抗的民间“强贼”,虽然是指导其“改邪归正”。另外,玄女被描绘成“脸如莲萼”、“唇似樱桃”,坐在九龙椅上的“妙面娘娘”,这是前所未有的形象。[56]它表明,玄女变得更加贴近民众,减少了威严性而增加了亲近感。此外,在《水浒传》中,还多次出现了宋江临疑卜占玄女课(第八十一回、第八十二回、第八十五回、第八十六回等)的情景。这些都显示出玄女的民间化倾向。
    关于对玄女的祭祀,前已提及,早在魏晋时期,道士炼丹即须祭玄女(《抱朴子内篇》),至迟到元代,玄女已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如《宣和遗事》中的九天玄女庙)。到明清时期,玄女庙似已很普遍,1983年国务院确定21的座全国重点官观,其中就有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的陕西华山东道院,原名九天宫,供奉九天玄女。[57]在这些祭祀中,玄女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的佑护之神,明代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卷上:大秦国“有一玄女神庙,其神最灵,四境之内,凡有灾殃,求之必应。”与此同时,玄女在民间祭祀中还被赋予了送子娘娘的新职能,初版于清康熙年间的通俗小说《女仙外史》称:山东济南府蒲台县“东门外有个九天玄女娘娘庙,庙内有送子娘娘,说是极显灵的。”(第二回)[58]另据蓟午子《漫话神鬼世界》记载:
    在北京朝阳区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庙,这里的九天娘娘已彻头彻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过去此庙香火极盛,庙的规模也很可观,共有七座大殿,正殿供有各种送子娘娘凡九位,殿内还有描绘玄女娘娘升天故事的《升仙传》壁画。前殿殿前还有一座娱神唱戏的戏台。当地有不少玄女娘娘“显灵”、“应验”的传说故事。[59]
    全面介绍台湾民间信仰的《庄严的世界》一书,也提供了一些与传统不同的情况。该书第五篇《灵魂神》中有《道家神明》一章,其中有女娲娘娘、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娘娘等女神。关于九天玄女,该书称:
    九天玄女又称连理妈,有大妈、二妈至九妈之神体九尊。又有谓九天玄女即为女娲娘娘。台湾有玄女庙十三座,……九天玄女的祭典在九月初九,中心寺庙为台中县龙井乡的朝奉宫。[60]
    该书还附有嘉义市光正万教宫九天玄女塑像彩照一张。玄女身着金甲,左手握一金色葫芦,右手持一拂尘,正襟危坐,体态雍容华贵,神情若有所思。
    由上,(1)台湾的玄女一神九体,称连理妈,似与北京小寺村的九位送子娘娘有相通之处。(2)玄女有固定的祭祀场所和日期。(3)前述孙绍先提出玄女、女娲、西王母可能是“三位一体”的天神变异现象,《庄严的世界》附录《神明一览表》载:“女娲娘娘,俗称九天玄女,诞辰七月七日,信者为一般民众。”看来玄女和女娲是有一定关系的。(4)《庄严的世界》未提及玄女现在的职能,据《台湾民俗》,玄女为香烛业的行业神。[61]台湾的玄女是否具有送子职能,不得而知,但女娲是婚姻神,兼有送子职能,[62]而玄女既为女娲之俗称,此问题似应予以肯定。
    综上所述,根据现有文献,“玄女”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但其很可能起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在汉魏两晋时期,玄女同时兼任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和术数神,并在这几个方面都是黄帝之师,不久又被冠以“九天”尊号,其地位(尤其在道教中)日益显赫,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隋唐以降,玄女在房中术、丹药及术数方面的影响逐渐减弱,只有战神形象在道教典籍中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光辉。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玄女与黄帝的关系渐次疏远直至分离。与此同时,玄女的影响和职能逐步民间化,一方面,在某些具有相当影响的通俗小说中,玄女已衍变为决定主人公前程和扭转乾坤的命运、佑护之神;另一方面,在民间祭祀之中,玄女又成为很有灵光的送子娘娘甚至香烛业的行业神。[63]可以说,玄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位兼具多项职能、不断变化的、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女神。
    注释:
    [1] 关于玄女加“九天”之号,大致有如下说法:1.来源:袁珂《中国神话史》:《广博物志》卷九引《玄女法》(不知是否与前书同为一书)复说玄女系王母所前遣,自称‘我九天玄女也’,自后‘九天玄女’便定为玄女的正式尊称。”(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01页)周晓薇:《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全唐诗》第十函第四册收罗隐七律《后土庙》前四句云:‘四海兵革尚未宁,始于云外学仪形。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开始出现‘九天玄女’的说法。”(《文史知识》1991年第8期)2.意义: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九天玄女’乃道家之徒为玄女所上尊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第15页)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在中华古代的文化观念中,‘九’是天数、阳数之极,象征着高不可及的神话空间。”“可以推知,将‘九天’作为封号加诸玄女,既突出了‘九天’的至上性,强调了玄女的天神身份,同时赋予她广被人间天上、法力无边的宗教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04页,第225页)孙绍先《上古女性神族》:“‘玄女’即是‘天女神’之意,后称为‘九天玄女’乃是强调性的意义重叠。”(《民间文学论坛》1992年第3期)
    [2] 在某些书中亦有“元女”之称,如康熙癸酉年刊刻的古杭玉枢真人王建章纂辑的《历代仙史》之卷八《列代女仙》,九天玄女即写作“九天元女”。据《三长物斋丛书·避讳录》:“圣祖仁皇帝讳,上一字从亠从幺,字典缺末点,今颁行条例用‘元’字代。”(引自陈北郊:《汉语语讳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8页)陈垣《史讳举例》卷八《清讳例》:“‘玄烨',以‘元煜’字代。”(励耘书屋,民国廿二年,第二百九页)可知与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有关。
    [3] 参见袁珂:《中国神话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01页。
    [4] [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第1版,1965年第2次印刷,第一册,第一一四页。《太平御览》卷十五引为《黄帝玄女战法》,“天雾冥”作“雾冥”,无“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
    [5] 袁珂:《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第139页。
    [6]《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9页。
    [7]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辞典》,第137页。
    [8] [明]孙瑴:《古微书》卷三十四,《纬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编辑影印,第372~373页。
    [9] 古代科学知识不发达,人们从鸟在天上飞翔的事实得出启示,认为欲要飞升,当有鸟的羽衣。女性通常被描绘成体态轻盈、腰肢柔软、善于飞舞的形象,这在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和基督教的安琪儿身上也可见到。所以,将玄女当作神仙,其中极有可能包含羽升成仙和女人生理特点这两种因素。
    [10] 胡万川:《玄女·白猿·天书》,宁宗一、鲁德才编:《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台湾香港论著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
    [11] 袁珂:“最后,黄帝只得从天上派遣了自己的女儿名叫‘魃’的下来,顿时雨止风停,这才擒杀了蚩尤。黄帝的这个女儿魃,又叫旱魃,据说是秃头无发、‘目在顶上’(《神异经》)的一个怪物。"(《中国神话通论》,第137页)
    [12] 朱芳圃:《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中州书画社,1982年,第47页。
    [13] 孙绍先:《上古女性神族》,《民间文学论坛》1992年第3期.
    [14]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称:“玄女者,天女也。”亦可为一旁证。《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第18册,第795页。
    [15] 李零:《中国方术考》,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400页。
    [16] 引自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房中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37页。
    [17] 参见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性与神话学之研究》下篇第一章第三节《神秘之穴——玄牝》,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以及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290页。
    [18]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抱扑子研究》,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1991年第3次印刷,第298页。
    [19] [荷兰]高罗佩:《秘戏图考》中译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3~24页。
    [20] 刊于1925年,收入王秋桂、李豐楙主编:《中国民间信仰资料汇编》第一辑,第30册,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第502页。
    [21] 孙绍先:《上古女性神族》.
    [22] 周晓薇:《中国的战争女神——九天玄女》,《文史知识》1991年第8期。
    [23] 胡万川:《玄女·白猿·天书》。
    [24]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3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53页。不过,该书仅仅介绍了“讲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的具体情况,对于玄女房中术方面的职能未进一步展开。
    [25] 《抱扑子内篇·释滞》。
    [26] 《抱扑子内篇·遐览》。分类据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第1版,1989第3次印刷,第365页。
    [27] 引自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房中卷》,第102~103页。
    [28] 《黄帝内传》乃模仿《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而作,成书于南北朝至隋唐间。参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3卷,第38~39页。《黄帝内传》上还有“玄女为帝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鼓车居其右”的记载,亦应与战争有关。
    [29] 史志中著录的有玄女字样的兵书有:《隋书·经籍志》:《玄女战经》一卷,《黄帝问玄女兵法》四卷梁三卷;《旧唐书·经籍志》:《黄帝问玄女法》三卷玄女撰;《新唐书·艺文志》:《黄帝问玄女法》三卷;《宋书·艺文志》:《玄女厌阵法》一卷,《九天玄女孤虚法》一卷,《玄女遁甲经》三卷。
    [30]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1988年,第394~396页。
    [31]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第396页。
    [32] 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抱扑子研究》,第299页。
    [33] 李零:《中国方术考》,第360~361页。
    [34] 《论衡·命义》称:“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显然针对当时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有所发。高罗佩认为:“文中的‘五’字或系三字之讹,……一般所说的三女是玄女、素女和采女。”(《中国古代房内考》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2页。)
    [35] 《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第5册,第32页。
    [36] 保存于《道藏》中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之卷一即《黄帝九鼎神丹经》,其成书年代依据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49页。另据陈国符考证,《黄帝九鼎神丹经》(即《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之卷一)出于两汉之际。(《〈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考》,赵匡华编:《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如此,则玄女在汉代已成为丹药神。
    [37] [宋]洪迈:《夷坚志》第四册,中华书局,1981年,第1663页。
    [38] 宋]洪迈:《夷坚志》第一册,第237~239页。
    [39] 《石药尔雅》卷上,《道藏》第19册,第62页。
    [40] 《道藏》第19册,第8~10页。参见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第653页。
    [41] 《道藏》第4册,第985页。
    [42] 《黄帝龙首经》成书年代依据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第210页。
    [43] 参见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第210~211页。
    [44] 《道藏》第5册,第1~2页。参见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第212页。
    [45]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姑玄女课》。参见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第826页。
    [46] [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第八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035~5036页。参见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第1337页。
    [47] 《道法会元》卷二一六,《道藏》第30册,第339~343页。参见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第625页。
    [48] 据现代道教学者易心莹先生研究,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四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1页。
    [49] 《中国兵书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兵书集成》第2册,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713页。参见李零:《中国方术考》,第106页。
    [50] 正如王明先生所指出:黄帝是“历史上中华民族首次融合统一的先例,中华民族古文化创造发明之母”。(牟钟鉴、胡孚琛、王葆玹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第1版,1993年第2次印刷,《序》第8页)
    [51] 《云笈七签》卷一百十四《九天玄女传》:“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
    [52] 参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3卷,第331页,第300页。
    [53] 参见安平秋、章培恒:《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王彬:《禁书·文字狱》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
    [54] 许建中:《谈谈北宋中期的“九天玄女”》,《盐城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
    [55] 胡万川:《玄女·白猿·天书》。
    [56] 关于玄女的形貌,胡万川认为:玄女由旱魃演变而来,为人首鸟形,后在《云笈七签》的《九天玄女传》中“摆脱了人首鸟形的形状”。(《玄女·白猿·天书》)但事实是,人形玄女与人首鸟形玄女曾长期并存,例如在《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和卷一百十四《西王母传下仕道》中,玄女即为“人首鸟身”,并未摆脱此形状。不过,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形玄女的形象日益丰采,《云笈七签》卷一百十四《九天玄女传》称其“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水浒传》中的玄女则更为楚楚动人:“头绾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蓝田玉带曳长裾,白玉圭璋擎彩袖。脸如莲萼,天然眉目映云环;唇似樱桃,自在规模端雪体。犹如王母宴蟠桃,却似嫦娥居月殿。正大仙容描不就,威严形像画难成。”(第四十二回)而“人首鸟形”玄女只保留在传世的道教及其它古籍之中,再没有什么发展。
    [57] 郑土有:《晓望洞天福地——中国的神仙和神仙信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10页;任宝根、杨光文:《中国宗教名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45页。
    [58] 小说所载,未必是实,但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所处社会的现实。
    [59] 蓟午子:《漫话神鬼世界》,北方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72页。
    [60] 阮昌锐:《庄严的世界》,台湾文开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第5篇,第43页。
    [61] 见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第164页。
    [62] 袁珂:《中国神话通论》,第79~82页。最近出版的《中国神仙画像集》已将玄女划归“民间神祇”类的“婚姻生殖神”:“民间复益以送子功能,旧时赴玄女庙祈子求嗣者络绎不绝,香火极盛。”(成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54页)
    [63] 玄女的送子职能是由房中术神附会衍化而来,还是有更深远的渊源?人们将其作为与人类始祖神及婚姻神的女娲娘娘联系起来,或许并非偶然。是否民间一直有一位古老的送子娘娘玄女自远古以来就暗中流行而不绝如缕呢?另外,作为民间行业神,玄女自然又具有了一项新的职能,这又是如何衍变来的呢?连理妈一神九体,是否即玄女之多种职能的具体体现呢?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原载《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3期,第92—103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