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节日 >

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对二月二的描述。二月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就标志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二月二日龙抬头的由来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民风民俗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一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剃龙头
    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从春节开始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龙抬头节对人们而言显得格外重要。依靠对龙的崇拜驱凶纳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神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不过人们需要警醒的是,如今在多元的文化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已经在逐渐淡化,民间传说早已藏身“故纸堆”。只有保留和珍重有价值的民俗,继承和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才会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有“味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