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23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庄子不仅作为一位文学家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他的哲学思想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庄子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内涵 庄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心隐身不隐”的隐逸思想。他一方面建立了外在行动自由的“游世”模式以避免现实危险的生命境遇,另一方面又建立了内在自由的“适性”理想来化解声名羁累的内心忧虑。庄子隐逸思想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最终实现了逍遥自由。 由此可见,庄子的隐逸思想建立在与外世完全脱了的基础上,换种说法就是他以全面的避世来预防任何可能的伤害,分毫不为外界事物所左右,从而达到一个从内心到外在真正的自由自在。 庄子隐逸思想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汉、魏晋“黄老”并称转而为“老庄”并称,老庄之学在魏晋玄学中扮演了一种重要的角色,并且真正开始渗进中国文人的骨髓。《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瑰丽多姿的文辞深深地吸引了历代文士,而庄子所提出来的人格理想,超然适己的生活精神,更是深刻地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当然,庄子的隐逸思想也是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的。这种消极避世的行为也许会带来人个性本身的释放与发展,但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是没有益处的。若所有文人都怀有为了避害而避世的思想,那么整个社会将会陷入停滞的状态。 研究庄子隐逸思想的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 2、郭沫若《十批判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 3、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4、冯友兰《三松堂全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 5、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6、崔大华《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7、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道家文化对现代人的借鉴意义
- 下一篇:道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