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药名诗体现了作者高深的中医药造诣
http://www.newdu.com 2024/11/10 03:11:58 中华中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诗词之美,在思想、在意境、在格律。诗词格律之美,却要追溯到南齐永明之际(483-493年)。南齐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萧子良知艺好客,周围聚集了沈约、王融、萧衍等八位文学人士,号称“竟陵八友”,他们的诗风对仗工整、音律精细、情绪纤柔、风格高超,后人称之为“永明体”,这时的诗,虽无律诗之名,却已经有了律诗的基础。领导这种诗风的,就是沈约(441-513年),他受了印度拼音文字输入的影响,有了四声的发现、八病的披露、诗律的确立。 沈约和中医药学家陶弘景为至交,两人感情颇深,沈约也深受陶弘景影响。沈约早年从茅山兴世馆主孙游岳受道,《茅山志·卷十》记载,“一时名士沈约、陆景真、陈宝识等咸学焉”。永明七年(489年)孙游岳卒,沈约复从陶弘景游,《太平御览.卷六七九》引《三洞珠囊》说:“梁高祖太子从(陶弘景)而受道,梁简文、邵陵诸王、谢览、沈约、阮忻、虞权,并服庸师事之。”现存沈约的集中,尚有沈约赠陶弘景的诗四首,诗中流露出他对陶弘景的崇敬之情。沈约去世,陶弘景也曾写挽诗悼念。“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陶弘景对沈约的感情也相当真挚。 陶弘景和孙游岳是沈约的老师,他们教授沈约的,除了道教,还有中医药知识。当诗词之美和中药之香在沈约身上邂逅,一首首清新精巧、含惋细腻的“药名诗”便诞生了。 丹草秀朱翘,重台架危岊。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阳隰采辛夷,寒山望积雪。玉泉亟周流,云华乍明灭。合欢叶暮卷,爵林声夜切。垂景迫连桑,思仙慕云埒。荆实剖丹瓶,龙刍汗奔血。别握乃夜光,盈车非玉屑。细柳空葳蕤,水萍终委绝。黄符若可挹,长生永昭晳。 这首诗题名《奉和竟陵王药名诗》,可能是竟陵王写了一首药名诗,沈约写的奉和诗,可惜竟陵王原诗已经散佚。丹草朱翘、重台危岊、寒山积雪、玉泉周流,短短数笔,诗人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南国深冬山水画,读之令人愁肠千结,思绪万千。其中“细柳空葳蕤,水萍终委绝”一句被后人奉为描写杨柳的经典之作。 诗中嵌入19种中药名,这些药名有的直接显示,有的则用别名或隐名,分别是丹草(石长生别名,铁线蕨科植物单盖铁线蕨的全草)、重台(蚤休别名)、木兰(辛夷别名)、射干、辛夷、积雪(积雪草)、玉泉(玉浆别名,软玉粉末的混悬液)、云华(云母别名)、合欢、爵林(雀林草谐音)、景(景天简称)、连(黄连简称)、桑(桑叶简称)、思仙(杜仲别名)、荆实(牡荆别名)、龙刍(龙须草别名)、夜光(夜光蝾螺,即甲香或地朕草别名、萤火虫别名)、玉屑(白色软玉或以白为主色的软玉碎屑)、葳蕤(玉竹别名)、水萍(浮萍别名)。 血竭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石斛情。 这是沈约的另一首药名诗,这首诗意境虽没有上一首隽美,但所嵌入的中药名确是常用中药,明白易懂。全诗也嵌入19味中药,分别是:血竭、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天)、(天)南星、相思子、知母、虞美人(雏罂粟)、(桑)寄生、莺宿(罂粟)、白芷、马牙(槟榔)、黄精、蛇床、蝉腿(蜕)、阳起(石)、(川)芎、石斛。 在“竟陵八友”中,王融(468-494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受沈约影响,也作有多首药名诗。 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秦芎留近咏,楚衡搢远翔。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 这首药名诗清新自然、平易流畅,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全诗共嵌入8个药名,分别是:重台(同上)、陵泽(甘遂别名)、石蚕(石蛾的幼虫)、垣衣(墙的苔藓)、秦芎(藁本别名)、楚衡(杜蘅别名)、神草(人参别名)、夜光(同上)。 这三首药名诗对仗工整、格律优美、意境悠长、情感纤细,诗情画意之间,给人以莫名的惆怅凄清之感。同时,又有药名,点缀其间,或用别名、或用谐音、或用简称,因诗意而定,了无痕迹,毫无累赘之感,而有语义双关之妙,使人看见倍觉亲切,体现出作者高深的中医药造诣。这三首药名诗,可能是现存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药名诗,她一出现,就展现出如此高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诗圣杜甫智斗邪药方
- 下一篇:药名入酒令妙趣更无穷